2021年第六届中国动画学年会暨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委会论坛——“新文科视阈下的动画学术框架与理论生成”学术单元,于2021年11月28日在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线上举行。
国内知名高校的代表性青年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的演讲,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歌东作为点评嘉宾受邀参加了学术论坛。论坛由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委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省动漫协会会长隋津云主持。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歌东
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隋津云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动画学术联盟发起人薛峰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动画学术联盟发起人薛峰的演讲题目是《纪实动画创作的私语化走向》。薛峰教授指出,记录包括虚构创造、技术应用、生产方式以及影片市场的评价体系,而“私”脱胎于纪录片领域的“私纪录”概念,透过《婴儿的早餐》《追忆立陶宛之旅》的分析,引出私记录具有自我情绪的释放、记忆伤痛的疗愈、精神救赎的特点。动画纪实则规避了直接拍摄引发的伦理问题,讲述无考证的事实,从符号的层面抵达本质,技术的解放唤醒了自我话语权的觉醒。动画的纪实和私语化是动画技术带来的自发的结果。超现实性和超文学性的符号帮助我们抵达真实的本质,记忆折叠、媒介折叠、身份折叠是其抵达真实途径的三个特征,而今天的数字化、真实空间、科技为我们研究该课题创造了良好条件。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KUNE博导,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专委会理事,中国动画学术联盟发起人叶佑天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KUNE博导,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专委会理事,中国动画学术联盟发起人叶佑天的演讲题目是《诗意动画体系构想:框架、特征、运行与学术话语》,叶从新时代、新文科、新动画的大主题背景思考“诗意动画”这一概念,并介绍了新文科的起源、概念和面临的挑战,通过中西方传统美学、悲剧艺术的差异、中国传统悲剧艺术的文化呈现三方面来阐释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并将“诗意动画”与“诗意式”动画、“诗意的动画”进行概念区分,得出诗意动画是传达思想的动画、是一种精神“写意”的表达,是将动画从“技”提升到“艺”,从“艺”升华至“道”的目标的动画,呈现出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当代的实验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特点,其内部运行机制是诗意性文化与动画艺术的相互依存。最后,他指出构建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动画学术理论体系是我们的学术话语权体现。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教授,硕导,中国动画研究院、实验动画研究中心研究员于瑾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教授、硕导、中国动画研究院、实验动画研究中心研究员于瑾的演讲题目是《从他者观看到自我表达:动画中女性刻板印象的颠覆之路》。于瑾教授以《恐龙哥蒂》和《疯狂猫》为例讲述女性性别在影片中的模糊和不稳定,介绍了早期动画知名女性艺术家洛特·赖尼格和玛丽·艾伦·布特的事迹,概述她们为早期艺术所做的贡献,随着《白雪公主》的成功,《灰姑娘》《睡美人》也相继学习借鉴其成功模式,她又以《盲目的正义》《大街》《芦笋》《访谈》《夜店猛男秀》等不同时期的经典女性影片来折射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最后,她说给予女性更多的包容并不是为了证明女性或者是女性动画有多么强大,而是为了探索和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导,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双年展学术顾问郭春宁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导、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双年展学术顾问郭春宁的演讲题目是《元宇宙的动态结构与影像生成:追溯NFT艺术机制源头》。她认为,元宇宙作为后人类记忆中的一种精神文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沉浸式游戏或虚拟现实的体验,而需要新的身份系统和价值系统做双向支撑。她以中国人民大学新文科建设经验,分析了从图像漫画到元宇宙可能性的建构,NFT艺术机制从来源版本和媒介更新提供新的契机、身份系统和价值系统实现同步和拟真、创作者开启新的版权保护,从梦游紫禁城、永恒的瞬间等例子指出虚拟现实、NFT、元宇宙和艺术家动态创作结合的可能性,她以自身合作案例说明了对元宇宙的探索以及元宇宙的到来势不可挡。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导,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李刚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导、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李刚演讲的题目是《活动影像、数智媒体与人类学动画:关于“动画”本体与边界的再思考》。他从动画表征外在呈现的变化、动画表征的内在意涵两条路径探讨动画本体与边界。首先介绍了图像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程和典型案例,得出探讨运动关系就是探讨动画是什么的结论,动画的拓展观念、动画拓展的功能和对动画边界的延展是沿着技术路径和传统表征方式两条路径发散的,动画对动态的重构、对每一帧画面内容的重构,这两个核心维度将动画从虚构的文本走向了纪实性、观念性的。最后他总结说,在新时代语境下,动画电影对于动画产业、动画表达,传统意义的动漫以及动漫文化的相关的研究非常重要,并且关注动画跟其他学科融合的新的方向。这些新方向,可能会成为我们动画进行学术建构和学科建构的一个新的思路。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歌东做了总结。他认为,在新时代、新文科、新动画背景下,探讨动画的本质非常具有价值和现实意义,而探讨虚构和纪实背后的多学科关系有助于动画本质的研究;NFT技术跨越在数字时代,实现了元宇宙某种层面上灵韵的永存,它的独一性对动画艺术和其他的形式是一个新空间的拓展;女性题材、女性电影、女性导演等各种女性话题,从动画中的女性形象来探讨具有当下的价值;纪实动画存在创作者高度的参与性,又和这种形式本身的客观性纪实产生碰撞,两者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动画作品的独特优势;纪实动画的私语化手法体现了动画独有的特点,实现对生活的活体解剖,并对艺术片的创作产生影响;建立学术体系对构建动画中的中国学派具有重大的价值,同时也是中国动画理论不足的一种补充,是我们实践创作进行民族化的探索,也是我们重塑中国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