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地点:成都大学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时间:2016年11月19-20日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动画学会
中国电影家协会动画电影工作委员会
国际动画协会中国分会(asifa-china)
亚太动画协会(中国区)
中国动漫集团
主办单位
成都大学
《当代电影》杂志社
承办单位
四川动漫研究中心
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
成都大学动画学院
学术主持:刘书亮
论坛嘉宾:段天然
题目:现代语境下的动画本体研究
动画的概念在诞生的开始就经历着被阐释和再定义,动画及其概念的能指与所指也伴随着种种文艺理论、思潮的影响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动画”由人类表达运动的意愿产生,所指快速运动的画面在人大脑产生运动影像,并且这种运动影像是具有某种逻辑结构特征。以“时间绵延”为基础的柏格森时间观念为后来的德勒兹结晶理论打下基础。
然而,艺术在当代呈现出丰富的多义性,在后现代主义的时间意识中,尝试着把时间同世俗化的功利主义中解救出来,以非线性,多元性和无限性的方式解读。电影中的时间脱离了运动,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与自由的意志。艺术的发展便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传统艺术客体消亡,观念成为艺术的历史,当代语境呈现出一种日益精神化的特征,不断放大的观念作用,成为当代艺术的主要特质。艺术的在场成为某种文化形成的共谋关系,动画的本体意义也在这种不稳定结构中不断延异。
段天然先生个人简介:
段天然,新媒体艺术家,作品涉及实验动画,视频及装置艺术,作品及理论研究致力于对动画及影像的主体性探索。2011年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数字与动画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自2012年起工作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他的动画作品曾提名37届及39届美国学生奥斯卡实验片单元,也在诸如西班牙马德里艺术博览会,亚利桑那大学艺术学院,肯恩大学艺术学院展出,并入围广岛动画节,亚特兰大电影节,安娜堡电影节等重要展览。
学术主持:郭春宁
论坛嘉宾:郭春宁
题目:寻常物的嬗变:以aanaatt为例分析动画艺术家对日常物的改造
日常生活的研究已经成为重审现代性的重要切口。单一的现代性更多被视作一种社会建制乃至机器运作来剖析。现代性这一机器往往以生产更多的日常用品和规训人口及常态生活为己任。然而,在现代艺术家的思维和实验中,日产物恰恰可以称为翻转的契机和绝地反击的武器。本文就以长期旅居英国和香港的德国艺术家max hattler的个人艺术实践为案例,分析在对日常物的改造中,寻常物得以嬗变的荣光及可能性。
本文分析的案例是max于2008年在香港家中的台桌上创作的“aanaatt”。笔者认为这一作品以一种奇特的倒置镜像呈现日常物的改造和嬗变。可以从创作的几个步骤中得以还原这一嬗变过程:
1、max以定格动画(stop motion)之方式拍摄那些日常物,此时的日常物尚未得以被重新加工,但它们已经被消解了日常生活中的逻辑关系,被赋予新的并置和叙事可能。
2、面对业已拍摄的日常物影像,max开始有了进一步“加工”或“改造”的欲望,他把这些日常之物涂上纯黑色或纯白色。这种正反两级的色彩和角色感或许源自他在日本的艺术驻留,受体本传统戏剧的影响。
3、在拍摄过程中,自有的家中之物已经不能满足max在数量和种类上的需求,他联系了在香港时尚领域工作的朋友们,获得了更多的寻常物。而这一关于日常物的影像其实也呈现了max日常生活的朋友圈和社交关系。
“aanaatt”这一作品体现了麦克斯与日本音乐家的合作性,也被问及这一作品题目的意义时,麦克斯表现这一作品的题目没有意义。但笔者认为,恰如影像中寻常的嬗变,题目看似的无意义反倒可以启发从一种新的视角解读日常生活。
郭春宁女士个人简介:
郭春宁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动画与新媒体艺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硕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哲学博士,博士论文为《异质性的对话:独立动画的实验与批判》。
她的译著《思考沟通》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市精品教材《数字媒体概论》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独立动画手册》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2年承担国家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出访温哥华电影学院,2014年法国拉罗谢尔驻留艺术家,2014年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的访问研究者。
英文文章《借由动画式纪录片探索记忆》(exploration of memory through animated documentary)受邀参加萨格勒布举办的第二届animafest scanner国际会议,文章摘要和作者简历发表于国际期刊croatian cinema chronicle film journal。近期三篇英文文章《记忆的考掘:探索动画式纪录片》(the archaeology of memory: the explorations of animated documentary)、 《第二波合声:数字艺术中的女性主义宣言》(the chorus of “the second wave”: an examination of feminism’s “manifesto” of digital art)和《异质性的选择:生成艺术动画与再进化游戏》(the choice of hetro-geneity: generative artistic animation and re-evolution of games)等英文学术文章受邀参加在波兰国际动画历史大会、2015bfx数字艺术大会(英国)、apes2015国际会议(英国)、2016世界动画研究协会大会(新加坡)、2016世界美学大会(韩国)等国际学术会议。受邀在杭州国际动画论坛、北京亚洲类型电影研究论坛,上海新叙事论坛、昆山杜克大学动画游戏论坛等作主题学术发言。
多部数字作品获得国际展览和收藏,其中与闫柏?合作的《番茄酱》(ketchup)被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收藏,获第11届南京举办中国独立影像节的评委会大奖,上海国际电影周最佳短篇奖,韩国釜山国际短片节netpac大奖,法国丰特弗洛修道院艺术交流。作品获选多个国际影像节:包括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瑞士fantoche国际动画节,巴西anima mundi国际动画节,爱丁堡国际短片节和萨格勒布国际动画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