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地点:成都大学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时间:2016年11月19-20日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动画学会
中国电影家协会动画电影工作委员会
国际动画协会中国分会(asifa-china)
亚太动画协会(中国区)
中国动漫集团
主办单位
成都大学
《当代电影》杂志社
承办单位
四川动漫研究中心
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
成都大学动画学院
学术主持:段运冬
论坛嘉宾:杨晓林
题目:中国动画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新世纪以来大多数中国动画电影或内容远离现实生活,不接地气,或人设和叙事破绽百出,故事断线,事理逻辑不合常理,情感逻辑不合常情,或情节对白等充满恶趣而非童趣,在恶搞戏仿方面挖空心思,在幽默谐趣方面缺乏智慧,或诸病兼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画面和声音唯美奢华,但形式大于内容的“跛足巨人”式作品层出不穷,成为常态。杨晓林老师指出中国动画电影在讲故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恶趣成瘾,戏仿和无厘头当道;其二,剧情和人设缺陷严重;其三,形式大于内容。
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四点可行的应对策略:首先,请小说家和成熟的电影编剧加盟动画编剧队伍,要真正清醒地认识到剧本的重要性,尊重编剧创作的独立性,把应得的报酬和荣誉给于编剧,还编剧以尊严。其次,从文学“母体”中汲取营养,中国动画电影在取材方面也不可“言必称中华”。但凡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各民族的文学经典以及戏剧戏曲、历史传说等都可为我所用。第三,从当下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中提炼主题和发掘内容。中国动画要讲好中国故事,还应该有当下意识,要关注现实问题。大胆在浪漫想象中融入当下生活,在虚构故事中植入现实内容,袒露内心的真实感受,则中国动画有望矣。第四,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选择场景和创意灵感。场景是电影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传播国家形象,特别是文化传统及民俗生活有着特殊的作用。各种丰富的资源,如果善加利用,将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杨晓林先生个人简介:
陕西宝鸡人,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编剧,博士生导师。兼任同济大学教工摄影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影视戏剧研究会副会长,长三角高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秘书长,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城市中国广电媒体联盟顾问,曾挂职杨浦区文化局副局长。
主持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10项,出版著作16部(专著6部,主编教材10部),主要有《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好莱坞动画电影导论》《动画大师宫崎骏》《动漫大师手冢治虫》《世界动画电影名片分析》《世界电视动画名片分析》《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分析》《微电影艺术导论》《百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品鉴》《影视鉴赏》等。
学术主持:刘书亮
论坛嘉宾:苟强诗
题目:关于设立动画学的一些思考
文章认为以下方面呼唤着动画学的设立:1.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政策扶持、发展现状,需要动画学知识生产的智力支持;2.动画创意产业发展与学院动画学理论研究的冷热不均;3.当前面临的知识生产及其存在的问题,动画学研究期待具有明确的体系化、深度化、反思性的动画学科知识形态;4.在艺术的一般性与特别性方面,更应在艺术的特别性上突出动画艺术的本体与规律;5、人才培养方面,在结合社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更需要学科化、制度化的动画学科进行规范与引导。
文章认为,设立动画学首先应该思考以下问题:第一,首要问题在于动画本体研究,它决定了我们动画学学科的框架;第二,厘清动画与影视、美术等的关系问题;第三,在一般艺术与特别艺术关系上,正确处理动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问题;
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自己的思考,动画学学科建设的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
1.本体论层面分为:
(1)世界层面(动画本体论、动画起源论、动画价值学);
(2)主体层面(动画创造、动画心理学);
(3)动画作品(动画语言学、动画符号学、动画形态学);
(4)接受者(动画社会学、动画接受心理学、动画教育学)。
2.学科体系的三大构架:
(1)动画理论(动画哲学、动画美学、动画原理、动画艺术论);
(2)动画批评(动画理论、动画批评);
(3)动画史(动画国别史、动画阶段史、动画类型史、动画艺术史、动画批评史)。
3.动画内外部研究:
(1)内部研究(动画本体论、动画类型学、动画风格学、动画语言学、动画符号学、动画艺术史);
(2)外部研究(动画文化学、动画社会学、动画心理学、动画法制学、动画经济学、动画教育学、动画价值学、动画传播学)
苟强诗先生个人简介:
生于1982年11月,文学博士,特聘副研究员,201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主要讲授视听语言和电影理论,现任职于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成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