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影视与动画学院-四川动漫研究中心
 
 
 
 
 
 
 
 
【第四届动画学年会】第四届中国动画学年会论文入选嘉宾演讲异彩纷呈
[影视与动画学院-四川动漫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3日
  查看:
  来源:

届中国动画学年会论文入选嘉宾演讲异彩纷呈

a图片1.png 

(文/母璠、罗匀言;图/刘尧、张源麟)2019年11月18日上午9:00,2019第四届中国动画学年会论文入选嘉宾演讲论坛在成都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室举行。会议邀请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代钰洪教授、四川动漫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彤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会议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由影视与动画学院动画系向朝楚副主任、影视系朱婧雯副主任主持。

a图片2.png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柳谦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副研究员黄勇军在《动画电影中“中国学派”的历史发生学考察》中通过历史性、理论性、现实性三种路径回顾了中国动画学派研究现状基础,并在原有的中国动画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何为中国动画学派”的问题,在对研究对象深刻把握后,以发现与发展的初衷合法探索“中国动画学派”理论解释。并提出了“发生学”的概念以及缺陷,从“发生学”的视角审视中国动画学派的本质及理论。

a图片3.png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张小雪

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曲朋、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张小雪在《借鉴•传承•弘扬:论时代语境下“十七年”中国动画民族美学彰显(1949-1966)》中探讨当今时代语境下相关政策指示与纲领文件对中国动画形成了重要作用的意义,并为新时代的中国动画研究创作寻求发展之策。首先讲述了苏联模式下“拿来主义”的借鉴时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理论,以及影响深远的苏联动画理念:1.“人民性”的理念核心;2.“教育性”的特色题材;3.“拟人化”的角色造型。表面看来中国动画在苏联的热心帮衬之下,虽然夯实了制作技艺和艺术内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艺术体系和成熟的生产流程,但是我国动画仍未探索出自我鲜明的发展方向。《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是中国动画第一次在国际上斩获的大奖,但却被认为是苏联动画,所以《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成为中国动画走向民族动画导火索。社会主义的改造和建设使得战后国民经济复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56年毛主席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近几年多项文化政策,中国动画进入空前繁荣的创作时期。民族风格也在此时开始明显突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基础相融合,具有中国动画民族气韵的动画而生。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今天的动画已经迈入了新时代,但是中国动画依然要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弘扬中华文化自信,反映中国审美追求。

 

a图片4.png 

动画专家、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术电影理论研究人员金柏松

动画专家、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术电影理论研究人员金柏松在《弘扬中华国粹传统,勇攀当代国际巅峰—动画片< 山水情>艺术赏析》中从6个方面分析其艺术价值:第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具有半个世纪的艺术积淀。1985年中国学会成立,组织大型学生活动和1988年举办首届上海动画电影节,美影厂必须拿出好的动画。第二,画面内容和形式的黄金匹配。“天”是道,万物的归正。“圆”是天地的一部分,导演用语意和象征的手法将秦时少年如高山流水,用适合的水墨表现形象“那山、那水、那树”,内容和形式珠联璧合将水墨动画形式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第三,最高层次的人物造型和背景设计。第四,水墨动画是将东方人千年文化的纸和墨动起来。第五,在车调和工艺步程中纪念动画新的视觉效果。第六,发挥艺术的所有功能。这是一部文化、诗意具有前瞻性的动画。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创新发展与延承传统文化,发展中国动画新时代的艺术审美价值。

a图片5.png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慧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慧在《从理念精神的载体到复杂人性的诠释—中国经典动画片中哪吒形象演变刍议》中,对哪吒形象进行追根溯源式的分析,分析了哪吒最早原形是佛教里的一个“夜叉”的形象与暴躁的人物性格。到吴承恩笔下哪吒的形象释道融合变成了“童神”形象。在《封神演义》中哪吒“二次变身”有了明确的身世。对于哪吒的形象设计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游记》里他左手一个“哪”右手一个“吒”到《封神演义》里变成肉球。另外他的职责发生了很大变化。《哪吒闹海》中,哪吒这个角色调整了人设,增强儿童性、成长性,渲染人性弱化神性。其次深化了内涵,增强了哪吒闹海剧情的合理性。总的来说,哪吒变成了儒家所认可“惩恶扬善、舍生取义”的形象。《哪吒•魔童降世》中,角色外形设计沿袭了儿童的形象,风格却颠覆了,性格塑造有对佛教原形再现,哪吒获得很大的成功一方面是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得到学者的一致好评,大家一致认为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创作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样本,它的意义在于它会创新性发展。动画里混元珠的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并不是对立的体现了道家辩证思维,同时也对现实有思考比如原生家庭的思考等,有着非常深厚的现实意义。《哪吒》一方面还原传统又映照了现实,可以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的样本,以后可以为我国当代动画片的创作发展提供非常有利的启示。

 

a图片6.png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李濯缨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李濯缨在《民族传统艺术当代动画表达》主题发言中分享《秋江》和《浣花夫人》的创作思考,提出了怎样将动画创作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她具体从三个部分来分析探讨《秋江》和《浣花夫人》:一是,选择经典,接轨当代,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用动画的形式讲述传统金典;二是,提炼经典,不失本味,从语言、造型、场景、风格、音乐等方面,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生产与当代审美相符合的动画产品;三是,吃透经典,挖掘创新,深入挖掘传统故事的深层含义,并不断赋予当代意义。提倡始终坚持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a图片7.png 

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刁颖

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刁颖在《从“人民动画”到“中国学派”--记“十七年”的中国美术电影》主题发言提出了“人民动画”的概念,并追溯其本源,她认为“人民动画”是依附于“人民电影”概念下的,是对那个时期中国动画电影的专指。同时她立足于17年中国美术电影的角度总结了,“十七年”的审美特征是:第一,人物形象是尚未分明的,叙事结构是完美的,它有着明确的动画影像传奇色彩的叙事特征;第二,政治是隐喻的,非显面上的;第三,作品强调集体力量,反对个人主义;第四,创作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地去挖掘民族文化特点;第五,它借鉴了那个时代的审美体系。同时她也表示:十七年,是中国动画电影第一次辉煌的开始,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隐藏着对“中国(动画)学派”这一观念的制约性和束缚性;十七年已经结束,分析它鲜明的时代特征,客观认识它所反映出的缺陷,能让我们清楚时代精神的特殊性,以便把握好现代性给予的新的规训和新时代想像;它是历史的,不能被复制的。经验不能当作经典再现的模版,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尊重发展前进中的曲折才是中国动画电影走下去的唯一路径。

a图片8.png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博士魏梦雪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博士魏梦雪在《从“国漫”之争谈国产动画的简称变化》主题发言中,提出了国产动画简称的变化及带来的影响,她指出:国产动画的简称变化之中,国产漫画所面临的转型危机和国产动画概念混淆等,隐患也十分严重,它不仅误导了用户,同时国产动画概念的混淆还增加了国产动画对外传播的难度。随着国产漫画改编对象和国产动画改编来源的多元化,魏梦雪博士对“国漫”这一简称提出了疑问。她认为:无论如何,中国动漫行业中术语乱用的现象都需要得到正视和改变,否则不仅会导致学术研究受阻,也会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有所影响。

a图片9.png 

北京电影学院张毅博士

张毅博士在《电子游戏期待视域下动画的动作语言重构--以GANTZ系列的改编演进为例》主题发言中指出,电影进入数字时代,游戏的很多视觉表现手法去反辅便利,而在数字技术复杂程度上,是在实现娱乐化的取向。他认为游戏中配合玩家享受每一操作都能带来体验的打击感,在电影中成为了造成有效击打的结果展示。而体验不等于体验的展示,但毫无疑问的是,动作游戏却在影像构成思维层面影响了电影对动作的表达,形成了全新的动作视听语言。

a图片10.png 

南京邮电大学科普动漫研究所所长刘庆科

南京邮电大学科普动漫研究所所长刘庆科在讨论中发言并提出“什么是动画”的问题,他通过对动画概念历史的追问,对动画本体的研究来探讨动画这个概念在当代的具体含义。他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动画定义的动态变化的重新审视,动画本源的研究一定要脱离技术。

a图片11.png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陈少鹏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陈少鹏在《新探索与新发展:构建国产原创动画电影创作的新“中国学派”》主题发言中指出,“中国学派”风格的兴起与衰落并不是纯粹的个体或群体艺术创作审美取向嬗变的结果,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下,一种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特殊的动画美学变迁过程,他以《魁拔》系列及《兔侠》系列为例,说明文化拼贴和文化杂糅,跨地、跨国和异质文化的多元融合成为一种常态。动画美学风格上分别近似于日式和美式,但世界观仍是中国式的。而对于当下热门的重塑经典IP则是通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与《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来说明恢复神性及自我认同的过程中角色体现的现代个体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与它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个人主体性日益增长的关注有互文性的联系。

陈少鹏讲师总结指出,近些年的新发展和表现出的新范式使得构建国产原创动画电影的新“中国学派”成为可能。同时,业界和学界应对的新“中国学派”概念框架和基本要素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梳理,以期形成该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初步形态及成果

a图片12.png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邓瑶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邓瑶讲师在《动画与中华传统文化--兼论国产动画70年发展与风格重铸》主题发言中,通过回溯中国动画发展历史的方式来探讨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她主要认为:国产动画在凝心聚魂和风格重铸上主要面临国内、国外、主观、客观四方面困难。因此中国动画的发展必须依托中华传统文化,由边缘融入主流文化、融入时代发展;政策引导和扶持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准施策;坚持多元化的思考,促进行业自身专业化、规范化、融合化发展,同时还必须加强人才教学的培养。邓瑶讲师希望自身能为今后动画理论及动画创作方面,提供发展的政策方面的一些建议,努力塑造能与日美动画比足的中国风格动画。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