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者在第四届动画学年会上探讨“动画的延展与边界”
(文/莫利红 罗江梅;图/张源麟 刘尧)2019年11月17日下午,2019第四届中国动画学年会分论坛“动画的延展与边界”在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国际部学术报告厅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的演讲,北京电影学院动画教研室主任张丽副教授、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邢戈作为点评嘉宾受邀参加了学术论坛,论坛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动画系主任余洪、影视系主任苟强诗主持。
泰国清迈大学艺术、媒体与技术学院动画系主任Arus Kunkhet
泰国清迈大学艺术、媒体与技术学院动画系主任Arus Kunkhet发言题目是《网上服装购物场景中的三维运用研究》,以服装设计中3D及动画的运用为例,探讨了动画的商业运用拓展问题。他认为,3D及动画的商业运用已经无处不在,诸如网络购物、服装设计等领域也早已开始尝试。创造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是人类进步的必然。信息时代,严格的行业之间的界限正在淡化,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也会带来艺术上的变革。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当前3D技术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成熟与普及;一个以3D取代2D、“立体”取代“平面”、“虚拟”模拟“现实”的3D浪朝正在各个领域迅猛掀起,服装行业也不例外,从研发设计到终端销售,服装行业正在向3D数字化的方向演变。3D成衣技术的发展,催动着服装定制业务进一步成熟,改变着未来服装销售的形态。无论是线下实体门店,亦或者在线商城、微信、小程序,直观的3D定制部件、面料组合选款,所见即所得的3D定制效果让服装定制业务迅速崛起,这正是3D及动画在商业运用上的拓展。
波兰玛里亚居里奥多夫斯卡大学教师、博士Michal Bobrowski
波兰玛里亚居里奥多夫斯卡大学教师、博士Michal Bobrowski的演讲题目为《“山村浩二”影视作品中的跨文化研究》。什么样的东西具备大部分文化共同理解的条件呢?Michal Bobrowski认为动画片是跨文化交流中,能引起大众共鸣的最佳艺术形式。人类的情感是世界共通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动画是各个年龄层都方便理解,又富有吸引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导演列举了“山村浩二”的影视作品,认为情感内核是链接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世界共通的重要桥梁,有了共通的情感,故事内核才具备了跨文化的条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动画应该是没有边界的一种影像艺术,它需要和更多的艺术形式进行融合,为情感表达、思想彰显和文化传播服务。
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邱秉常教授
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邱秉常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动漫延伸产品》:演讲围绕“动漫衍生产品在创作初期的思考”“动漫衍生品与电影故事”“故事性与动漫产品开发”“流行产品的再开发”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邱教授指出,周边衍生品是ACG产业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一部作品后续人气维护以及经济收入来源,优秀的作品配合优秀的周边衍生品才能真正让一部作品经典永流传。动漫作品,如果制作精良,就可以获得数量众多的粉丝。拥有巨大的粉丝团和产生经济效益之间,还有一个必要的环节,就是如何让动漫作品的粉丝变成消费者。动漫作品的衍生品则是这个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媒介。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游戏设计系主任刘跃军副教授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游戏设计系主任刘跃军副教授的演讲题目是《5G+VR的下一代电影研究与应用》,围绕“VR技术的下一代电影”“5G时代的VR与VR电影”“项目案例分享”三部分进行讲述,信息量大、研究方向前沿、视音文图丰富。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势必会让当下的动漫产业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迭代产生的驱动力下发生重大变化。我们能够预见到的是,动漫影视娱乐内容将会成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最大受益者。5G时代的到来,将改变动漫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作为其中最具传播性、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动漫影视娱乐内容,在5G时代又将会迎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方面应该拭目以待,另一方面更应该深入研究。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院动画系副主任高中立副教授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院动画系副主任高中立副教授针对动画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发表了演讲:首先,他结合四川音乐学院动画专业的硕士培养,介绍了动画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培养重点和考核方式。其次,通过大量项目和作品讲述了动画专业“创意”“文化”“实践”等的重要性。
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国际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Siridej Sirisomboon
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国际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Siridej Sirisomboon:以泰国八部民俗动画电影为例,借助民俗故事、地域文化等知识展开对“艺术边界”的探讨,他认为,艺术作品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限,但都可以通过某种手段达成对彼此的联系与衔接,尤其是作为综合艺术的影视作品更应该在“跨界”与“融合”中得到艺术价值的提升。
波兰克拉科夫贾基略大学博士Olga Bobrowska
波兰克拉科夫贾基略大学博士Olga Bobrowska:借助中国动画与西方动画的互动关系,探讨动画的延展与边界,她认为,近年来中国影视作品、尤其是动画作品实现了突飞猛进的飞跃,西方受众对中国动画作品也从陌生到熟悉,进而实现价值层面的逐渐认同,这既是中国文化本身的魅力,又应该归结于动画作品本身在艺术水准上的提升。面向未来,中国动画走出去的步伐应该加大力度,中国动画讲述世界故事的节奏还应该继续加强,只有将优质文化实现大量对外输出,才能真正体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导郭春宁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导郭春宁发言题目是《囚室记忆:空间叙事在动画纪录片与虚拟现实VR中的重构》。她认为,记忆具有创建图像的博大力量,创伤性记忆的图像叙事和空间建构能力尤为突出。郭教授在演讲中重新审视了动画式纪录片的创作及审美,她指出,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动画式纪录片成为艺术家传达个人意志的工具,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关怀和批判精神。她进一步指出,“囚”对于虚拟现实具有很强的比喻性,“囚”寓意着将人困住,虚拟现实技术通过遮蔽隔绝而让人们看到其内部的事物,虚拟现实是一个新的图像世界,同时也可能是一种新的图像囚禁。创伤性记忆与作为保护机制的遗忘相伴随,遗忘是一种被遮蔽的记忆,在生理和心理机制运作中的个人记忆是历史和社会的映射,成为不可忽视的图像和叙事的创建力量。演讲最后,郭教授留下这样的疑问:在新的媒介乘法和体验叙事的推动下,图像-叙事-艺术的历史是否有可能重新书写?
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陈峰
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陈峰介绍了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培养方式,该院动画专业的研究领域分为动态叙事、交互叙事、静态叙事三个方向。他认为“跨界”与“融合”成为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学科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动画教育是带有显著现代综合艺术特征的艺术与设计教育,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了。随着多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段和理念以及承载方式已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基于动态、交互及数字媒体领域的设计人才呈现需求量大、素质要求高等新时代特征,如何培养出动态及数字媒体领域具备艺术设计优势的泛动漫合格人才,满足新形势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成为动画专业建设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多思维、多手段的创作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自我探索的创新精神成为我们构建教学体系的全新定位;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和师资结构,确立完善的、科学的、严谨的研究方法,加大师资、科研及实验教学投入成为我们思考后的必然选择。
吉林艺术学院动漫学院动画系主任胡浩
吉林艺术学院动漫学院动画系主任胡浩:以东北地域性动画电影创作为例,分享了经典的动画短片《生生不息》《森林的记忆》《墩墩》等的艺术特色,红色脸颊代表激情,飘舞飞雪代表理智,艺术创作要做到激情与理智的权衡。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角色的前期美术风格对人物乃至整部动画电影所起到的是举足轻重的决定性的影响。从欧美日韩等发展国家动画电影的成功经验来看,任何一部动画电影的成功,其背后都凝结着一种为其提供强有力依托的地域文化,无论是欧美等国的英雄主义式的地域文化,还是日本的怪力乱神式的地域文化,抑或是韩国的嘻笑乐观的地域文化,都是承托其动画电影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且都已经成为影响动画电影前期美术风格的一种决定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