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影视与动画学院-四川动漫研究中心
 
 
 
 
 
 
 
 
2018(第三届)中国动画学年会系列报道之“本体:秩序的生成”学术论坛
[影视与动画学院-四川动漫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8日
  查看:
  来源:

        (本网讯)11月23日下午14:00,在成都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以“本体:秩序的生成”为内容的动画学术研讨会。在本次研讨会上,来自英国的世界动画研究协会(sas)副主席pallant christopher,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动画研究学者 bellano marco,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聂欣如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导师张慧临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动画学者段天然老师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动画本体的核心问题进行了专题学术发言,与现场各位与会学者及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交流。论坛学术主持由l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动画学者段天然老师担任。

 

pallant christopher在《检索故事板:关于画帧的考据》主题发言中认为,电影的故事板重新定义了动画创作的进程,这对实拍电影的前期工作同样产生巨大影响。它映射了制作内容的特定需求,在这个场域中,故事板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理存在,能够弥合和适应每个创作环节的间隙,并在多样且更新的故事板发展中提供着秩序的保障。

 

世界动画研究协会(sas)副主席、英国动画学者:pallant christopher

 

bellano marco在《捷克神话与记忆》中通过几部捷克的早期木偶动画作品,着重分析vaclavske trojan的音乐是如何诠释及丰富了东欧著名动画家jiri trnka的动画风格,及其声画结合所表述文化背后古老神话的影像能力。他指出动画家trnka和音乐家 trojan的视听配合之于捷克动画电影,正如捷克民族音乐奠基人bedrich smetana之于捷克歌剧的作用与影响力:他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以至臻的精神传递了时代的声音,树立了民族文化的根基。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动画研究学者:bellano marco

 

聂欣如教授在《黑洞隐喻:试析< 怪物之子>的人物焦虑》的主题发言中,从“黑洞是欲望”,“黑洞是想象世界,是本我”以及“青年亚文化与黑洞的产生”三个方面去剖析指出,关于想象世界、黑洞、本我等概念与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将动画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欲望”做了对比。他认为,“黑洞”存在于不同个体及其之间,而如何处理自我欲望与黑洞的关系,则成为构建及解读动画电影《怪物之子》的关键所在,其中本属于心理学范畴的“黑洞”符号及隐喻,由此具备了不同于以往的教化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聂欣如教授

 

张慧临副教授在《“中国学派”时代的动画界与美术界》主题发言中,明确指出处于历史当中的“中国学派”曾以其独特而多样化的美术形式屹立于世界动画丛林,其原因是当时动画与美术的大量跨界合作与共同生产,甚至其生产单位也曾被统一为“美术电影制片厂”。而就其合作表现则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出现了如“万氏兄弟”、特伟、阿达、詹同渲、王树忱等动画家和漫画家“双栖”类型的艺术家;另一方面,华君武、张仃、李可染、张光宇、张正宇、方济众等艺术漫画家和画家又多次参与动画创作。时代在变,观众的审美需要也随之改变,但“中国学派”以后,尤其近十几年来,动画界与作为视觉艺术母体的美术界却渐渐疏远,其处于自说自话的状态对于新时代国产动画风格的形成,文化品味的提升来说是一个损失。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导师张慧临副教授

 

最后,作为本次研讨会主持的段天然老师,在其《变形的隐喻,一种拉康式修辞格写作》的主题发言中表明,其题中“变形的隐喻”具体来自于两层含义,一为银幕空间影像幻觉形成的话语事件,二为观众认同与银幕之间关系的隐喻形态。而动画中的隐喻,则使得动画以时间的方式产生表意转换。在此视觉建制的内部,是以一种不可见的权力结构在运作,这个权力结构以欲望的投注为中心,形成一套严密的语法结构,于是电影院本身便具有了一种“语言学”的功能。拉康的“镜子”空间中,观众对作为“想象的能指”的影像认同,使得银幕空间让观看主体在想象与真实之间往返地位移和相互替代,形成一个交叉叠置的“曲面镜子”空间。

 

本场研讨会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动画学者段天然老师

 

关于动画本体的研究与讨论,是构建动画学理论体系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各自研究领域的真知灼见,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廓清当前学术及产业界对动画本体认知提供了有益思考。

 

编辑:王识瑞

责编:钟远波

审核:陈   扬

总监制:郭道荣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