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影视与动画学院-四川动漫研究中心
 
 
 
 
 
 
 
 
“首届中国动画学年会”论文系列(之八):21世纪初艺术动画短片研究
[影视与动画学院-四川动漫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3日
  查看:
  来源:

21世纪初艺术动画短片研究

蔡雨明

(华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广州 510630)


摘要:21世纪艺术动画深受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城市化和人工智能等时代背景的影响。在美学风格上呈现出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型的特征,在创作主题上偏向于个体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关怀,在体裁和语言上呈现出整个视听艺术大类相互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动画、后现代主义、综述、动画语言


1研究立意和方法

1.1研究的立意和必要性

       21世纪以来,科技和传媒业发生了巨大变革。互联网/计算机,纳米技术,生物工程这三大技术让人类在21世纪这短短的十几年中,就经历了彻底的改变。技术革新带来的产品革新和使用方式的革新。生活方式的更新从上个世纪的十年、二十年缩短到二至五年。

       对我们生活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互联网。2000年以来,互联网就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并正在进入第四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站当道的传统网络阶段;第二阶段是网站和内容型社交网络并存的阶段;第三阶段是网站式微,移动app盛行,消息交流型社交网络主流的阶段;第四阶段是超级app以用户为基础,承载一切内容服务,最终完成互联网信息的超级整合。当下正处在第三第四阶段的过渡期。

本世纪全球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企业已经超过900家,横跨13个品类,总估值超过87亿美元。以谷歌开发的alphago为代表的深度学习,今       年大胜韩国围棋九段国手李世石。 视觉识别方面,人脸识别是研究热点,谷歌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已投入使用。日本各大厂商的家用机器人早已走进千家万户。谷歌的atlas已初具雏形。 个人助手更是深入我们的生活,苹果的siri、微软的cortana,几乎天天打交道;国内的科大讯飞语音助手,百度语音助手,搜狗语音助手等等也让中国用户用得越来越顺手。

       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让设计方案得以迅速产品化。今年8月上映的美国莱卡工作室出品的《久保与二弦琴》中,角色的制作部分就使用3d打印了66000个脸模。加之每张脸都是又上下两部分组成,所以光主角久保就可以做4800万个面部表情,让定格动画的角色表情几乎可以媲美数字三维动画。

       21世纪以来,电影行业也经历了重生式的变革,拍摄设备、编辑设备、特效制作、放映技术先后经历了数字化的洗礼。2009年《阿凡达》的上映,把3d拍摄、动作捕捉、电影特效等技术推向了一个顶峰;始于2013年的《霍比特人》系列电影,imax3d和48fps的技术尝试,为观众创造了新的观影体验;刚刚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使用的4k+3d+120fps的技术标准,为电影的表达开拓的新的空间,也让整个电影行业和观众们都开始反思是否电影的创作就要拘泥于24fps的旧制。

       除了看以外,影音内容的体验方式更加多元。

       电子游戏在21世纪已发展成为一个产值巨大用户众多的产业。游戏行业在短短十几年内,就经历了单机游戏、掌机游戏、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的几个世代,成为一种人们普遍接受的虚拟娱乐方式,并成为体育竞技的一个门类,开启了玩家职业化的进程。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出现,产品化,并进入我们的生活,也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vr头盔、vr眼镜,单眼的google glass、双眼的meta glass正在成为不少人青睐的生活辅助和沉浸式游戏工具。

       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由技术带来的产业和生活巨大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动画艺术创作,21世纪以来的动画创作呈现出截然不同于上个世纪的面貌。虽然当下只是21世纪的初叶,但是重新审视动画作品,思考动画艺术的评价标准已势在必行。

       本文着重研究2000以来艺术动画短片呈现的主要特征。之所以关注艺术短片,是因为艺术短片以动画表达个人感受为目的,在语言上更加自由、有着更多的创新;在主题选择上更加多元,能够展现合体创作者的思考。虽然短片大多是个体声音,但是宏观地去分析这个时代的个人作品,自能一览当下动画艺术的风貌。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文研究方法为调查研究,通过对21世纪初艺术动画作品的整理,并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中发现21世纪动画的突出特征、艺术风格,并整理出新世纪崛起的动画创作者。

       本研究为系列研究的基础研究。本研究之后可展开技术研究,风格研究,作者研究等多个方向的课题。

21世纪初艺术动画作品片单有四个来源:

       2000以来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日本广岛国际动画节,加拿大渥太华国际动画节,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动画节??世界四大动画节的获奖片目。

2000以来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和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中获奖的动画作品和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简称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动画短片提名作品。

       通过对超过50位动画研究者和动画创作者的采访,征集到的片目。

       豆瓣网动画短片评分排行榜中8.0以上的高分短片。

       本片单收录了超过250部优秀动画作品,很大程度的覆盖到了2000年以后创作完成的全球艺术短片。


1.3 研究基础:

中文学术研究方面关于“21世纪“动画主题的论文有:

       杨余:《浅谈21世纪下的中国动画》,思想战线,2010-06-30

       杨笑微,印维:《21世纪美日动画电影比较谈》,电影文学,2011-02-20

       朱宝琨:《21世纪中国影院动画造型研究》,西安工程大学,2012-12-20

       薛燕平:《21世纪的中国动画现状??从动画记录长片《蝉噪林愈静》谈起》,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15

       姜玢竹:《浅析21世纪欧美与日本动画电影的异同》,记者摇篮,2016-01-15

       其中薛燕平老师的文章《21世纪的中国动画现状??从动画记录长片《蝉噪林愈静》谈起》中非主流商业动画部分梳理了21世纪中国独立动画的创作者和作品。

       其余的文章研究对象为商业动画。

       中文动画相关论著中,薛燕平老师的《非主流动画大师》《英国动画》,郭春宁老师的《独立动画手册》对21世纪的动画导演和作品有所提及。陈莲华老师的《一夜鱼龙舞:动画列国游记》对于21世纪活跃在全球各大动画节中的导演和作品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本人作为独立动画网站animetaste的联合创始人和主编,7年来对艺术动画短片有着比较深厚的积累,编辑推荐和深入研究动画短片近千部,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  21世纪初艺术动画的突出特征

2.1 跟随时代的创新:技术和语言的突破

2.1.1大厂牌引领技术创新

       21世纪数字制作技术普及,更多的创作者可以利用一台个人电脑完成作品。即使是传统二维手绘纸上作业和逐帧拍摄定格动画的创作者,也可以用数字编辑软件来提高后期效率。

       21世纪初让新印象深刻的短片作品中,很大一部分出品自好莱坞三大动画工作室(迪斯尼、梦工厂、皮克斯)。这些作品基本都是叙事角色动画,在制作工艺和技术指标、编剧和剪辑、美术风格和角色表演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

       《鹬》《蓝雨伞》《小马快跑》《月神》《暴力云与送子鹳》《纸人》《光杆乐队》《鸟!鸟!鸟!》等作品是三大工作室开发的与商业项目并行的独立的创作。这些作品对外可以提升工作室品牌形象,角逐各大动画节电影节奖项,对内可以培养动画人才、激发团队原创精神、积累制作经验。虽然投资不少,但是对于大厂牌来说物有所值。

       这类短片除了对创作团队优中选优,资金和技术团队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创作题材选择空间大,制作周期也相对宽裕。加之作品会在大厂牌各家院线电影前作为加片放映,直接面对千万观众,或是在各大影展奖项接受专业影片人的品评,所以这类作品为最大范围的观众喜爱、也会得到专业媒体的高口碑。

       《料理鼠王》《机器人瓦力》《冰河世纪》《飞屋环游记》等风靡全球的商业动画电影的配套短片《你的老鼠朋友》《电焊工波力》《道格的特别任务》《松鼠,坚果和时间机器》同样有着有趣的故事和精湛的制作,以大电影中的配角为主人公,对大电影的主情节线进行延展。这些短片作品适合互联网媒介的传播,强化了大电影的ip价值,非常受普通观众群体的欢迎。

       这些大厂牌出品的短片基本主流价值观下的小故事,美术艺术风格较为单一,但在新世纪中不管是材质、灯光、动力学等三维技术的研发上,还是剧作、叙事节奏、视听设计、角色设计、动画表演方面,都代表着商业动画发展的最高成就。尤其是在角色表演体现出的“动画性”方面的不断提升和突破,向观众们阐释了动画不同于真人电影的魅力所在。所以在艺术动画讨论中,不应因这类作品的商业背景而将其屏蔽在研究之外。


2.1.1定格动画表达方式进一步拓展

       新世纪定格动画创作者们开拓出无限广阔的天地。画面制作技术的提升和拍摄方式的脑洞打开,成就了不少新的经典作品。

       《彼德与狼》中复杂的场景和角色的制作复杂、精细,cg制作和合成的光影,创造出质感逼真的画面,树立了写实风格定格角色动画的新标杆。

       《坐火车的女人》创造性地将真实、细腻的真人演员眼部表演拍摄下来,逐帧与定格拍摄人偶表演合成起来,惊悚的夜火车之旅中,女主角不发一语,忐忑、惊慌,完全用眼神表达的淋漓尽致。

       《更大的图画》将平面的壁画,立体的角色,实拍的道具和塑造真实空间氛围的光线混搭在影片中,并使维度成为重要的叙事手段。精巧的构思让人拍案称奇。

       阿根廷真人动画《光 》(luminaris)(2011) 讲述了一对在灯具生产公司上班的男女,计划逃离枯燥生活的故事。短片用真人逐帧实拍的方式制作出画面,辅以cg特效来制作光影。演员表演的机械感和真人实拍的卡顿感突出了两人刻板生活的枯燥,为他们的出逃奠定了故事背景。而cg合成的光影点亮了他们灰暗的生活,也照亮了他们出逃的奇幻旅程。

       意大利涂鸦工作室blu于2010年创作的涂鸦定格动画big bang big boom将整个城市当作画布,涂鸦出了一部生物进化史。从墙面蔓延到地面,从管道到桥梁,从天台到广场,从漫画到实物,一路呈现世间万物的起源和人类进化的过程,一直讲到世界的终结。以真实的城市为背景让这部充满幻想的作品又带有相当的现实感。

       由涂鸦艺术和长时曝光摄影启发的光绘动画也开始流行。光绘动画由长时间曝光的相机拍下真实场景中由光源画笔的轨迹形成单帧图像,由图像的变形或位移形成动画效果。俄罗斯freezelight工作室magic forest,美国灯光艺术家darren pearson创作的lightspeed,澳大利亚新锐工作室oh yeah wow创作的rippled等光绘动画作品让全球网民感到惊奇。

       定格动画从特性上说本就是具有最大可能性的动画类型,不论画面以怎样的方式制作,只要连贯播放产生动态就可以表达。定格动画的不拘一格也在吸引着各路爱好者着手制作动画。便利贴动画、乐高动画、食物动画,让人玩得不亦乐乎。


2.1.3动画语言的创新

       如果说动画技术的革新是由时代科技潮流推动的,那动画语言的创新则源于创作者自身对于动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不倦探索。动画表达方式的创新性和动画语言的丰富性代表着一个时代动画作品的艺术面貌。

       2006年为了庆祝动画诞生百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策划了一个活动,动画电影节组委会和《variety》杂志共同总结出了过去100年最有代表性的短片动画作品。首先由安锡动画电影节组委会和《variety》杂志从全世界选出动画领域的专家30人,由这30位专家评选出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动画作品,最终浓缩确定为100部作品。《动画的世纪?百部经典》(100 films for a century of animation)收录的都是具有开创性或革命性的作品,几乎所有的动画创作者都深受影响。这100部作品从形式到风格无所不包,为动画语言的形成遣词造句,集体定义了20世纪动画艺术辉煌的成就,也成为了我们当下普遍接受的“经典动画”。

       百部经典中有七部作品完成于2000年以后。它们是:《父与女》(father and daughter)(2000)、《调音》(strojenie instrumentów)(2000) 、《帽子梦魇 》(le chapeau) (2000)、《流动》(flux)(2002)、《裸体哈维闯人生》(harvie krumpet)(2003) 《剪纸拼贴大电影》(fast film)(2003)《拯救大师雷恩》(ryan)(2004) 。其中《剪纸拼贴大电影》和《瑞恩》已呈现出典型的新世纪特征,笔者会在后文中分析。

       《拯救动画大师雷恩》这部作品讲述故事的独特性和表达方式的创造性都会让它在动画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奇才动画导演瑞恩?拉金在获得奥斯卡提名,享誉行业后,为了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而染上毒品无法自拔,最终失去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工作并流落街头乞讨为生。本片作者克里斯?兰德雷斯以雷恩的传奇人生为线索,通过创作者与被创作者之间对话的形式,以破碎影像和反常声效贯穿的手法“记录”了一部命运的离奇悲歌。克里斯将雷恩的心理状态作为表现主题,以影像直现痛苦、疯狂、恐惧、仁慈、羞耻等难以用影像表达的心理与情绪。

       法国动画导演mathieu labaye的《束缚自由》同样以一个人物的真实经历作为创作蓝本。导演马修的父亲是一名渐冻症患者,马修见证了父亲从一个健康人到完全失去行动能力直至去世的过程。父亲虽不能行动,但一直通过冥想来实现灵魂的自由与永生。父亲的经历对马修产生了深深的触动并引发了他对于人和生命的深刻思考。而《束缚自由》正是去探讨什么是生命的极致自由的一部作品。

       作品开头以照片回忆加导演旁白自述的方式讲述了父亲的故事。而后对于自由的讨论,则完全以动画表达。父亲在冥想中听到上帝说:dance with me。于是被身体顽疾禁锢的身体开始摆脱一切,狂舞起来。

       本片中身体疯狂舞动,甩开轮椅、衣服、性别、样貌、肌肉、骨骼,成为无拘无束飘荡的自由的灵魂。这段动画的演绎二维手绘技术精湛,感染力极强。由片头的真实压抑的故事一路观看下来,情绪得到了释放,情感得到了升华,观众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观影体验。

       爱尔兰导演大卫?奥赖利 david o'reilly的《外部世界 》(the external world)在我的调查中多次被创作者们提及。这部作品在并行叙述的多个故事的表达上模仿了真实生活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电视节目情境、经典电影情境,每个故事由一定因果关系所勾连。

       本片的表达通常被观众认为非常复杂。剥离开多重情景的模拟,可见叙事结构是交织对比式的。生活中,电视里,电影里,游戏里,不同的情境都充满着戏谑、暴力、冷酷和荒谬。本片在三维制作上的低面数模型、高饱和色彩和高亮全局无影光照呈现出的独特美术风格,加剧了荒谬的色彩。三维动画作为一种表现方式本身就具有虚拟性,多个故事情境的多种表达风格并置加剧了荒诞,全局光照无影子的渲染方式也是反真实的设计,冷酷残忍的故事又和高亮度高饱和度的色彩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用多重虚拟讲述的背景架空的故事意含又是映射真实世界的,以上造成了观众们虚无、分裂、绝望的观感。

       这部十几分钟的作品虽然视觉风格粗糙,但构思复杂、针砭凌厉,在风格和趣味上带有强烈的21世纪特征。


2.2 媒介壁垒的打破:跨媒介的复合语言形成

       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1911年发表了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著名论著,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综合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的“第七艺术”。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成熟,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说法普遍为艺术评论界和大众接受。     

20世纪中叶广播电视技术出现,在接下来的50年中,电视进入全球家庭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介。电视作为第八艺术的说法被提出,而艺术界对电视一直持警惕和批判的态度。

       20世纪末,漫画艺术作为第九种艺术门类的概念首先在漫画创作历史悠久的法国被提出。法国和日本作为漫画最普及、创作水平最高的两个大国,向全世界流行文化中,注入了大量二次元的风潮。

       出现于上世纪下半页的电子游戏,伴随者电视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迅速风靡全球。几十年来,电子游戏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文学创作、概念设计,美术设计,音乐设计等多方面显示出的艺术高度都不可小觑。所以,也有电子游戏是第九艺术的说法。

       21世纪acg(animation、comic、game)文化的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流行,动画、漫画、游戏成为主流娱乐方式。好莱坞漫画改编英雄电影的风靡助推了大ip概念的流行。漫画、动画改编电影、电视剧、游戏,游戏改编动画、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改编电影,电影改编电视节目,视听艺术大门类之下门类的边框被完全打破,优秀的故事和视听艺术游走于各门类之间。

       动画作为一种以综合性和假定性为本质属性的艺术门类,更加敞开怀抱去接受多门类艺术表达方式和多媒介呈现形式。在21世纪的动画创作中媒介作为叙事元素和表现方式融入作品,acg概念的普及让跨维度,跨屏幕、跨介质的运用成为新的趣味。题材无限丰富的同时体裁创造无限可能。

       在视听艺术大门类中的属性和制式都可以被运用于动画表达之中,维度,画幅(长宽比)、清晰度(分辨率)、帧率,画框、画格、遮罩、对话框……极具想象,自由无忌。

       创作于2003年的《剪纸拼贴大电影》(fast film)(2003)将大量的好莱坞旧电影片段,制作成纸动画角色,再让他们出演了一部新的好莱坞西部片。片中出现了400部经典电影,之作了65000个折纸角色,12个团队成员折了一年,14分钟动画概括了的20世纪电影史,其中英雄美人,火车追逐,飞车空战,怪物科幻一应俱全让资深影迷们大呼过瘾。

       迪士尼2013年创作的艺术短片《小马快跑!》(get a horse!)作为年度动画大片《冰雪奇缘》的加映短片上映,讲述了米奇在小马的帮助下从皮特手中救出米妮的故事。其中银幕画幅大小和长宽比、画面的黑白和彩色、数字和胶片,观看方式的2d和3d巧妙的融入剧情,成为重要道具和情节转折点,在6分钟的片长里浓缩了电影发展史。

       短片《兔子和鹿》(rabbit and deer)以次元为壁垒讲述了一段跨越维度的情感。本来快乐的生活在二维世界的兔和鹿因为巨大的变故陷入困境,整天满脑子三维魔方的鹿在一个梦境中被拉入三维世界,从此兔鹿空间两隔,但两人没有放弃,分别改变自己弥补维度的距离。

       运用二维三维转换维角色设定性格特征的作品很多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奥地利短片《乘风破浪》(much better now)就让一张被遗忘的平面的书签重获新生,在书籍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法国动画《柏拉图》(plato)则让平面上二维的简笔小人无意间画出了一个三维立方体。但是受限于本身的二维属性,任他怎样跟立方体博弈,仍旧被困在平面里。小人所在的二维世界即 “现象世界”而他画出的立方体是“理念世界”,片名道出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2010年创作的法国动画短片《像素入侵》(pixels),让八九十年代复古的经典“像素画面”电子游戏的主角们:吃豆人、小蜜蜂、金刚、俄罗斯方块出现在纽约街头,肆无忌惮地蚕食、摧毁、像素化这座现代化大都市。

       动画词源的本意为“赋予生命”所以赋予二维角色三维的生命,是动画创作者们热衷于使用的一个表达技巧。

       利用二维、三维动画角色和实拍影像结合,也是新世纪流行的动画样式。动画和实拍结合技术在上世纪迪士尼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的制作中,就已非常成熟。近年来,国内不少成功的商业项目如《泡芙小姐》《功夫兔系列》和《小胖妞》都运用了这一形式。这种形式在角色表演上可以保留动画的趣味,在场景的制作上可以降低成本节约周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动画形式。

       表达语言上的融合是新世纪动画很显著的特征。制作于2005年的英国动画短片《兔》 (rabbit)就用儿童识字绘本式的表现方式一个有关贪婪的寓言故事。一对孩子杀死了本来原野中自由奔跑的兔子,随后兔子肚子里冒出来了一个小“恶魔”,它能够把苍蝇、蚊虫都变成金银珠宝。为了得到更多的珠宝,两个孩子继续解剖。孩子们把获得的财富肆意的消费,换成成堆的垃圾食品。但最终,随着“恶魔”的消逝,珠宝和食物都还原为苍蝇和蚊虫。作品套用童书的观看方式,让孩子,兔子这些本应纯洁可爱的角色演绎了一则残忍、暴力的故事,巨大的反差让人印象深刻。上文提到的《外部世界》也是复合语言运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2.3大光圈小景深:个体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探讨

       不同于上世纪的战火纷飞,政治阵营对立,全球人民反抗侵略、殖民和独裁,欠发达民族国家崛起等鲜明的时代大背景,21世纪虽然中东和非洲动荡不安,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和平发展的氛围中。比起上个世纪动画创作动辄就是政治隐喻、人性探讨大主题,本世纪的动画创作更多的是关注个体的感受和后现代生活的意义。

       21世纪城市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新世纪的十几年里,我们的生活方式经历的变革远多于之前几千年。飞速的变化让我们生活得更加便捷、健康、舒适,但也会带给我们困扰焦虑。

       根据联合国人居署2014年发布的数据称,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的人口会达到95亿,城市人口从占世界人口的50%增加到占75%,这就是说在四五十年间多达30亿的人口,会成为新的城市人口。

       当代的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极发达的生活共同体,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有力保障。但城市人口聚集在有限的空间中,人口增长和城市的净人口流入让每个人的生存空间都不断被挤压。生活空间狭仄,交通拥堵,远离自然,环境恶化,城市生活并不完美,其中最可怕的是生活方式的固化。城市人每天两点一线的穿梭于不见天日的水泥森林中,一天绝大部分时间被工作和通勤侵占,越来越像机器一样被驱使着度日。

       《雇佣人生》《纸人》《头朝下的生活》《无尽》(accro)这些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城市生活禁锢的表现,和城市人心中对此的厌倦和反抗。

       而网络的发达似乎又让我们乐意安于蜗居城市,在虚拟世界寻找生活的满足和生命的乐趣。在社交网络中经营一个关心时事,品味高尚,兴趣丰富的自我形象是获得他人认可的不二法门;沉浸在游戏世界中,作为阴阳师穿梭人鬼两界,上战场与恐怖分子激战,到火星去尝试生存…没有体验不到人生。

      真实社交的缺乏让我们变得自闭、敏感、焦虑。在《精神分裂症》(skhizein)《宅》( killing time at home)《红兔 》(red rabbit)《头山》《太阳留住我》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动画对现代人城市人的精神状态的表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看到不少探讨生活意义和个体价值的佳作。比如《无翼鸟》(kiwi!)《单曲人生 》(a single life)《在水上》(on the water)《今夕何夕》(world of tomorrow)《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who i am and what i want)《没有宇宙我们没法生存》《四眼田鸡》(cul de bouteille)等。

       对简单真挚美好情感的向往,在这样一个小时代中,同样是主旋律。所以《父与女》《象之背》《我的妈妈是飞机》《想起了你》《丹麦诗人》这类会为我们带来单纯感动的作品会成为经典的记忆。


3 21世纪初的动画创作者

3.1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20世纪初,现代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上都陷入到严重的危机之中。原以为现代社会本以为会把人类引向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但同任何事物一样,现代社会同样带有否定自身的因素。20世纪初现代社会的危机导致了一战和二战的爆发,几乎将世界毁灭。整体上20世纪的文化都是在对现代社会进行激烈的批判和反思,并试图寻找答案。政治领域激烈的批判并没有产生一个新的可以取而代之的结构,于是这种激进的批判态度转移在文化领域,后现代主义以激进的方式,用一连串的反叛、否定、拒绝、抵制的话语试图从边缘颠覆中心,希望把现代社会居于中心地位的一切权力、结构、秩序都消解掉,对现代社会的价值、道德、规范、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质疑。 

       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可?杰姆逊教授《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定义了后现代主义体现为:主体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距离消失。

       美国后现代理论家伊哈布?哈桑所归纳的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含义,主要指“解体”趋向,出现重重复杂的不确定性:含混、不连续、异端、叛逆、变形、随意性。他举出10余种术语表达解体:反创造、分裂、离心、位移、差异、分离、消失、解构、消解、解密、解总体化、解合法化。

       后现代主义于不确定性中存在瓦解一切的力量和动力,指向西方数千年来形成的那些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现存的伦理规范以及科学理论体系等等。

       后现代主义电影早早就为后现代主义视听表达打好了基础,从以《猜火车》《罗拉快跑》《两杆大烟枪》为代表的90年代新欧洲电影,到美国从80年代末持续到现在以大卫?林奇、贾木许、科恩兄弟、伍迪?艾伦、昆汀?塔伦蒂诺反好莱坞式的独立电影,再到香港电影新浪潮。复杂的叙事结构、大量的心里蒙太奇、动漫语言的介入、超现实的梦境表现和关注个体反宏大的主题,都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电影语言的普及。

       后现代视听表达,最主要就是突出了一种自我意志和主观精神,它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试图创造一种无序的、浪漫的、即兴的表演,来表达最核心的,解构与自由的思想。

       21世纪的动画在整体面貌呈现出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3.2 现代主义风格的巅峰

       2003年由日本定格动画大师川本喜八郎发起的联合动画《冬之日》动画史贡献了一部动画艺术风格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以日本著名的连句诗松尾芭蕉七部集 《冬之日》为蓝本,由川本喜八郎任监督,邀请了久里洋二、高??、山村浩二等日本动画导演和亚历山大?彼得洛夫、尤里?诺尔斯金、雅克?德鲁安、布雷梯斯拉夫?波杰、考?浩德曼、劳尔?瑟瓦斯、马克?贝克等全球知名导演创作了36句俳句。这部作品是20世纪动画大师们的联合创作,大师们各显其能,以偶动画、油画动画、针幕动画、水墨动画、cg动画等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经典诗句的理解。这部作品是20世纪动画艺术创作成就的集中展现,遗憾的是,这部作品也是一批20世纪动画大师们的谢幕之作。

亚历山大?彼得洛夫aleksandr petrov

       上个世纪在国际动画界已获得至高荣誉的一些动画大师,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保持创作,为我们动画经典宝库又增添了新作。比如俄罗斯动画大师亚历山大?彼得洛夫在2006年完成了《春之觉醒》,这一典型的彼得洛夫式的作品在2007年广岛动画节首映时再一次以的美仑美幻的在帧与帧之间流动的油画效果惊叹了世人。

乔治?史威兹贝尔 georges schwizgebel

       上世纪以《赋格》《七十八转》等作品扬名的瑞士动画家乔治?史威兹贝尔在新世纪仍然保持着极高的创作热情和产量。《少女和云》完成于2001年;《没有影子的人》完成于2004年,并获得第57届戛纳电影节年轻视野大奖;以解构变型重构了空间的实验神作jeu完成于2006年,被视作二维动画对于三维动画的挑战;《爱情回旋》完成于2001年;今年也有新作《魔王》面世。 乔治?史威兹贝尔创作文本多取材于文学经典,但在动画语言的探索上,一直在突破自己,也在开拓动画语言的边界。

保罗?德里森 paul driessen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荷兰藉保罗?德里森曾以《受难三美人》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新世纪中,德里森仍佳作不断。《看见冰山的男孩 》完成于2000年;《二维,还是不是二维》完成于2003年;《喔!我的英雄》完成于2004年;《七兄弟》完成于2008年;《伊底帕斯千千?》完成于2011年。保罗?德里森诙谐的叙事风格和天马行空的故事30年来一以贯之,在幽默的故事中却能体会到导演非凡的智慧。

迈克尔?度德威特 michael dudok de wit

       荷兰动画艺术家迈克尔?度德威特完成于2000年的作品《父与女》以及其细腻的表演和父女亲情的主题感动了无数观众,并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他于2006年完成了短片《茶之芳香》;今年上画,和吉卜力动画工作室合作的动画长片《红海龟》荣获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特别奖。

科德尔?巴克 cordell barker

       科德尔?巴克1988年在加拿大国家电影局首次单独指导的动画作品《猫咪又回来了》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2002年的作品《奇怪的入侵者》再度获此殊荣。2009年的作品《火车快飞》获得第62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金轨奖。借一辆脱轨的火车对霸权社会的贪婪与自私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所谓上层社会的丑态尽显无遗。科德尔?巴克去年的作品《如果我是上帝》尝试了定格的手法,藉由一个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展开故事。

       科德尔?巴克的作品善用动画的幽默进行比喻和讽刺,兼具趣味和回味。


3.3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众神归位

       2000以来有所成就的动画大家们,在上世纪末就以风格突出的作品暂露头角。在持续二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之后,个人风格愈发成熟,动画手法愈发精进,叙述主题愈发深入,成为新时代的动画大师。

皮特?帕恩 priit p?rn 

       皮特?帕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以强烈的个人风格蜚声国际,成为欧洲最有代表性的动画艺术家。1984年的《休息时间》更是创意澎湃,虽然只有短短九分钟,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眼镜可以变成鸡蛋,然后孵出眼睛;地平线原来不是地平线,山也不是山,水也不是水,总之令人意想不到。1987年的《草地上的早餐》令帕恩声名大噪。1981年爱沙尼亚脱离苏联独立之后,priit parn继续制作了多部动画,包括在东欧暗室与粉色美国梦之间徘徊的《旅馆e》;趁着电影一百周年杜撰一段卢米埃兄弟的生平,藉以反思电影本身的《1985》;趁着千年虫问题回应电脑时代的《胡萝卜之夜》;这些作品都足以令皮特名垂动画史。皮特?帕恩在2002年被世界动画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但是他的创作在新世纪并未停歇。

       作为一个前苏联加盟国的导演,皮特?帕恩不可能对冷战不敏感。皮特?帕恩早期作品基本都以冷战为题,直到90年代末,风格才随着爱沙尼亚的独立有所转变。完成于1998年的《胡萝卜之夜》和完成于2003年的《卡尔与玛丽莲》在叙事上即开始逐渐从政治暗喻转向对精神感受的探讨。之后的作品《我感觉到了我脑后》(2007) 、《没有加布里埃拉?费里的生活》(2008)、《雨中潜水员》(2009) 、《回家路上的飞行员 》 (2014)逐渐走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佳境中。

       皮特?帕恩作品中的讽刺和戏虐,总是如针般刺醒观众,但疼痛的同时又能够感受到导演由常年压抑状态下滋生的智慧,让人为之唏嘘,这正是皮特?帕恩的魅力所在。 

伊戈尔?科瓦廖夫igor kovalyov

       飞行员动画小组是1988年由亚历山大?塔塔尔斯基、安东尼?普罗霍罗夫和伊戈尔?科瓦廖夫三位导演在莫斯科建立,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动画工作室。小组成立后,陆续有多位著名导演加入到工作室中,其中有里纳特?加里佐夫、康斯坦汀?布朗兹、米哈伊尔?阿尔达申、伊万?马克西莫夫等人。

       飞行员工作室是俄罗斯独立动画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1988年创建,到2007年创始人塔塔尔斯基去世时,工作室共创作了超过130部动画作品,获得了五十多个全球动画奖项。其中最著名的是电视动画系列片《海岛三人组》(mike, lu & og.)

       科瓦廖夫是飞行员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创作于1990年的《家有鸡妻》这部作品以异化的方式去塑造角色,充满了象征和映射。在苏联以外的影展上露面时,着实让西方观众震撼和讶异。这部作品曾获得第43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提名。创作于1992年的《安德烈?斯?斯洛斯基》主题更加晦涩,但角色表演却充满趣味。这两部作品是科瓦廖夫90年代风格的代表作。

       世纪之交,苏联解体,飞行员工作室也因资金缺乏而解散。大部分成员转战欧美,参与商业动画项目,而科瓦廖夫却留在俄罗斯坚持独立创作。

       创作于2005年的作品《牛奶》(milch),以牛奶作为情欲的隐喻,从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展现出现代家庭关系的另一面。2016年的新作《在爱之前》讲述了一对男女的相遇、相爱和纠结。2000年以后科瓦廖夫的创作主题逐渐变得轻松,作品美术风格也有所转变,《在爱之前》中,为了渲染爱意弥漫的场景,甚至画面出现了柔光和艳丽的色彩。

       科瓦廖夫的作品复杂,细微,幽默,引人深思。通常对话很少,因此全球观众都没有语言的障碍。自于真实生活场景的音效让本具有高度假定性的动画显得格外的真实。故事的发展基本没有激烈的场景,接连不断的细小的动作富含寓意,在表面的平缓中内部却隐藏着剧烈的冲突,最后的爆发也常常是默默的进行,隐忍又暴烈,这就是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康斯坦汀?布朗兹konstantin bronzit

       康斯坦汀?布朗兹1999年在飞行员工作室期间完成了他的成名作《山顶小屋咚咚摇 》(at the ends of the earth)。这部作品由法国疯影工作室进行推广发行,为康斯坦汀收获了全球各大电影动画节的近70个奖项。

       康斯坦汀2003年尝试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了动画短片《神》。从1999-2008之间,他主要精力放在动画长片的创作上。这些动画电影在俄罗斯都得到不错的评价。康斯坦汀2007年完成的个人短片《厕所爱情故事》为他夺得了获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他2014年的作品《没有宇宙我们无法生存》再次获得此殊荣。

       康斯坦汀的短片作品,总是在关注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在相对有限的空间设定里通过各种细节准确的表现人物性格。角色虽然没有对白,但难以言表的感情总是会通过表演生动地传达出来。

山村浩二 koji yamamura(日)

       山村浩二自80年代末东京造型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面向儿童的电视动画短片创作。他2002年的作品《头山》一举夺得了获得了第75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短片动画部门的提名,以及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2004和萨格勒布动画节大奖。2007年的作品《乡村医生》获得渥太华国际动画节、广岛国际动画节大奖等。这两部作品奠定了山村浩二在国际动画界的地位,也标志着他创作风格的确立。

       山村浩二是一位高产的创作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创作频率。他于2005年制作了《年老的鳄鱼》,2006年制作了《无花果》,2007年完成了《校长与鲸》《孩子的形而上学》《乡村医生》三部作品。2011年在加拿大国家电影局驻留项目中完成的《迈布里奇的线》创造性的以巴赫钢琴曲《加农》的音乐结构为蓝本设置叙事结构,以迈布里奇实验中线和时间作为意向来比喻时间和情感。

       2013年,山村浩二完成了《五条着火的鱼》。2016年完成的新作品《萨蒂的< 游行>》也在中国公开展映。《萨蒂的< 游行>》一改山村10年来黑白晦涩的风格,呈现出文本与拼贴画的结合,平面的绘画和零碎的图像,是部作品在寻求去实现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

       山村浩二现任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映像研究科动画专业教授,东京造形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的动画理念在近十年影响了一大批日本青年动画人,指导出了和田淳,朱彦瞳等屡获国际大奖的研究生。山村浩二是一个专注研究动画表达的真正的动画艺术家,同时又着迷与动画能呈现出的荒诞趣味。宫崎骏认为他如同一个难以捉摸的教育者。


3.4 cult动画的逆袭

       cult一词本来自于电影(cult film/cult movie),通常指小成本制作,上映时不被关注,上映后在影迷圈子被热捧、讨论、持续推崇的作品。cult片相较于主流电影呈现出以一种非主流的姿态,通常涉及科幻、恐怖、音乐、动画等类型,带有暴力、恐怖、黑色等另类的色彩。

       cult文化来自于cult电影的延展。被泛指带有黑色、另类的色彩,标新立异并坚持不想不向主流妥协的思想和艺术风格。cult文化根植于青年群体,呈现于插画、漫画、动画、电影、涂鸦、纹身、地下音乐、服装、设计产品、出版等领域。

       cult本身代表着非主流、叛逆和地下。随着新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一切媒介越来越平等,主流媒体走下神坛、影响式微,而小众群体的声音得以广泛传播,这是cult文化盛行的媒介基础。

       cult动画在粗糙、暴力、邪恶的表象下,同时存在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真情流露,冷酷外表掩藏着赤子之心,呈现出具有卡通味道的超现实主义表达。

比尔?普莱姆顿 bill plympton

       比尔?普莱姆顿被称作动画界的昆汀?塔伦蒂诺,作品主题总是和暴力相关。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蜚声国际,多次获得重要奖项。从上世纪70年以来,比尔?普莱姆顿坚持独立创作,是位极高产的导演,也是cult风格动画的始祖级人物。

       上世纪《你的脸》(1987)和《不信弄不哭你》(1991)两部作品就为比尔带来了两个威尼斯短片金棕榈提名和一个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而《很黄很暴力 》(1997)则是最具比尔?普莱姆顿风格,让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

       《一棵树的刺激生活》(2000)《戒烟25法》(2000)《变种外星人》(2001),21世纪初的这几部作品都是上乘之作。《恶烂餐厅白烂客》 (2001)、《停车场》(2003)、《带路狗》(2004)、 《飞机头》(2004)、《电风扇和花》(2005)、《导盲犬》(2006)、《恐怖旅店》(2007)、《圣诞老人:法西斯年之年》(2008)、《傻瓜与天使》(2008)、《消防狗》(2008)、《喇叭狗》(2009)、想成为汉堡的母牛(2010)、《看门狗和果酱》(2011)、《tmz 》(2011)、《不忠》(2013)、《脚印》(2014)、《再复仇》(2015)、《希特勒的愚蠢》(2016),2000年以来比尔?普莱姆顿每年都能完成一或两部作品,产量惊人,质量也惊人。

       《变种外星人》《飞机头》《电风扇和花》《圣诞老人:法西斯年之年》都可以被称为是新世纪以来的经典。自2004年的《带路狗》开始,比尔?普莱姆顿很多作品中都出现了这只又丑又蠢,总是被本能支配办傻事的胖狗。《带路狗》还为比尔?普莱姆顿带来了第7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提名,但是比尔的粉丝们觉得带路狗之后的几部“狗动画”更加精彩。

       比尔?普莱姆顿在独立创作的同时以商业广告或电视动画短片项目维生。曾经参与过《辛普森一家》的制作。他幼时的理想是进入迪士尼工作,而成名后他认清独立动画才是自己毕生致力的方向,在接到迪士尼的高薪邀约的情况下,还是予以拒绝,继续自己的独立创作。比尔?普莱姆顿经常举办自己的巡回展览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自己的官网上也接受捐助来继续自己的独立创作。比尔?普莱姆顿被称作独立动画之王。比尔的作品给广大观众欢乐和启发,他的独立精神指引了大批青年动画人投身独立动画创作。2011年,第20届圣路易斯国际电影节颁发给比尔?普莱姆顿终身成就奖。

菲尔?马洛伊 phil mulloy 

       英国的动画导演菲尔?马洛伊被认为是极端动画的代表人物。他与1991年开始创作的《牛仔》系列,是他个人风格的代表作品。这个系列有六部,每部三分钟: slim pickin's,that's nothin',murder!,high noon,the conformist,outrage。用黑红墨水作画,重口味。对政客选举、宗教禁欲、媒体舆论、仇恨暴力、削除个性、看客心理、传统思维等的讽刺。

       菲尔?马洛伊2000年开始创作的《党同伐异》系列三部作品,则把视角放到星球之间。以主角佐格的故事隐晦的讲述了人类历史中政治、种族、科学、宗教、历史、战争以及暗示了人类无法脱离纷争的厄运。

       2006年菲尔?马洛伊完成了11集的系列动画短片《克里斯蒂一家》。在这个系列后他又投入了系列长片《克里斯蒂家庭三部曲》的创作。第一部《再见,克里斯蒂先生》于2011年完成;2第二部《死了不埋》于2012年夏天完成,并获得了渥太华国际动画节大奖。2013年,第三部《痛苦和怜悯》公映。

       菲尔?马洛伊的作品吸收了表现主义和原生艺术的美术风格,表现出了朋克文化精神内核。他的作品带有普遍历史观地去讲述残酷的故事,体现出了邪恶的怀疑论者视角。菲尔?马洛伊的作品一直被评论为讽刺、怪诞、残酷、暴力、黑色。他总是用粗粝的画笔去讨论人性所致的群体悲剧和人类的窘境。菲尔?马洛伊是cult动画风格的代表人物。

安德里安?汉卡德 andreas hykade

       德国动画导演安德里安?汉卡德成长于德国巴伐利亚乡间,于90年代末开始从事动画创作,第一部作品《人生牧场》创作于1995年。2000年完成的《弹孔硬币》被认为是安德里安的代表作。《弹孔硬币》讲述了两个牛仔在伊甸园探索女性和爱的故事,展现了导演本人对爱和性的理解。这部作品在纸上绘制,拍摄后又在胶片上用墨水印染和制造出划痕并在后期制作中运用了光照效果。

       2006年创作的《矮子》讲述了一个男孩在长辈的指示下杀死自己养的兔子,直面了生活的残酷,仿佛有所成长的故事。2010年完成的《爱的迷幻》以鲍勃迪伦的歌曲为背景,黑白的线条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变幻,呈现出怪诞夸张的卡通角色。《人生牧场》《弹孔硬币》《矮子》的故事情节都和安德里安的青少年经历有关,带有些许自传色彩。

       2014年创作的《金块》以金块比喻令人成瘾的诱惑。为了短暂愉悦而沉沦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安德里安的作品看似画面简单、粗暴,类似菲尔?马洛伊,但在简单粗糙的画面下蕴藏着的是一颗关爱女性,关爱孩子,带着悲悯看待世间残酷和无奈的心。安德里安的作品虽然是cult动画类型,但是更容易被观众们理解并产生共鸣。

大卫?奥赖利 david o'reilly

       爱尔兰青年艺术家大卫?奥赖利在2009年以三维动画短片《请说》(please say someting)夺取渥太华国际动画节最佳非叙事短片奖和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最金熊奖,此前,他的作品rgb xyz已提名过金熊。2010年完成的作品《外部世界》(the external world),贯彻其简约而怪诞及充满批判性的黑色幽默风格,多线讲述了各种时空中的荒诞故事。这部作品在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映,并先后在渥太华国际动画节及2011圣丹斯电影节获得肯定。连续的提名和获奖让大卫?奥赖利在欧洲获得关注,并得到资金支持持续个人创作。

       大卫?奥赖利不但受到动画界、当代艺术界的广泛认可,流行偶像们对他也趋之若鹜。他先是受邀为著名摇滚乐队u2乐队的歌曲 "i'll go crazy if i don't go crazy tonight"制作音乐mv,后又以流行女歌手lady gaga为原型进行三维角色创作。大卫?奥赖利以独立艺术家的身份行走于电影、动画、游戏、当代艺术、时尚产业等多个领域,是具有综合艺术能力和当代性思考的新锐艺术家。

唐?赫兹菲尔德 don hertzfeldt

       唐?赫兹菲尔德是一位天才型导演,他在童年时期就热衷于漫画,从15岁开始就尝试制作个人动画,在他完成广受好评的创作初期作品《啊, 爱情》(1995) 《类型片大赏》(1996)时,才20岁。而这只是奇迹的开始。1999年,唐的短片作品《暴力小气球》获得第5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短片金棕榈奖的提名; 2001年《退货》又获得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提名。

       在《退货》之后,《幕间休息》(2003)、《生命的意义》(2005)、《一切安好》(2006)、《为你骄傲》(2008)、《智齿》(2010)、《如此美好的一天》(2011)都保持着相当的创作水准。2012年,唐把《一切安好》、《为你骄傲》、《如此美好的一天》结合,成为62分钟的长片版本。这部作品一以贯之的用唐氏“火柴人+旁白”的手法,被观众们认为是部严重“致郁”作品。

       《如此美好的一天》(2012)获得第38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动画片提名,并且带给影评界极大的震撼。2014年,在《纽约消费导刊》的“动画影史前100”的排名中,《如此美好的一天》(2012)名列第16位;2016年,影评网站the film stage的“21世纪以来50部最佳动画电影的排名中” 《如此美好的一天》位列第一。

       唐2015年完成的作品《今夕何夕》,创作手法虽然仍保持个人风格,但在作品主题的深度和意涵上跟进一步。简单至极的线条画包裹着一首浸满孤独感的哲学长诗,在不可逆转的冰冷时间里被科技的极端进步所一次一次剥离本体意识的人类,面对永恒的死亡,依旧渴求记忆的温度。

       这部作品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提名;2015年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昂西动画节评审团特别奖和观众选择奖;渥太华国际动画节最佳剧本和观众选择奖;安妮奖最佳动画短片奖。2016年在滚石杂志“动画影史最佳”的排名中,《今夕何夕》排名第十。

       唐是21世纪最受媒体和评论界欢迎的动画导演,甚至有影片人把他的作品跟斯坦利?库布里克和大卫?林奇相提并论。他大部分作品都在全球各大电影节和动画节巡回放映,电视台对他的作品也趋之若鹜。在网络上,唐的作品也极其受欢迎,并且网络视频的低画质并不会影响观众们对他作品的观感。唐本身的才华和媒介的热度让他成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动画导演之一。

       唐?赫兹菲尔德的风靡并不难理解,他的作品完全具有21世纪流行文化的特征。他关注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人们内心的孤独、敏感、焦虑,从哲学的角度讨论科技和现代生活方式带给我们的压力。唐是21世纪的灵魂画手。


4 结语

       21世纪的艺术动画呈现出从现代主义风格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转向。经历了20世纪100年的发展、成熟、辉煌后,动画艺术来到了新的时代,也是截然不同于上世纪的新时代。在2016年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中,策展人李振华说:当代一切艺术形式都呈现为动画。这是个惊人的观点,但是从定性研究的角度来分析,又是成立的。

       21世纪的动画创作,技术自由度无限,体裁无限定,语言最大程度丰富。世纪之初涌现的作品和艺术家,仅仅是这个世纪的一缕曙光。21世纪动画艺术能够取得的成就,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抛开一切限制去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是21世纪动画创作的新法则。


参考文献

1. 伊哈布?哈桑,后现代转向[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8月

2. 塞巴斯蒂安?德尼斯,动画电影[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3. 薛燕平,非主流动画电影:历史?流派?大师[m] 中国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4. 刘盈盈,浅析后现代美学特征[j] 科教文汇,2008,09:261-261

5. 杨春时,王伟,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照面?美学对大众文化的三种回应[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7期,第:29-32

6. 艺术家资料来源网站[eb/ol]

乔治?史威兹贝尔 georges schwizgebel(瑞士)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rges_schwizgebel

迈克尔?度德威特 michael dudok de wit(荷)

http://www.dudokdewit.co.u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ha%c3%abl_dudok_de_wit

保罗?德里森 paul driessen

http://pdriessen.c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ul_driessen_(animator)

科德尔?巴克 cordell bark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rdell_barker

https://www.nfb.ca/explore-all-directors/cordell-barker

康斯坦汀?布朗兹 konstantin bronzi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onstantin_bronzit

皮特?帕恩 priit p?r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iit_ p?rn

伊戈尔?科瓦廖夫igor kovalyov 

http://www.igorkovalyov.c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lot_(studio)

山村浩二 koji yamamura

http://www.yamamura-animation.jp

比尔?普莱姆顿 bill plympton

http://www.plymptoons.c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ll_plympton

菲尔?马洛伊 phil mulloy   

http://www.philmulloy.c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hil_mulloy

安德里安?汉卡德  andreas hykade

http://www.hykade.d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dreas_hykade

唐?赫兹菲尔德  don hertzfeld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n_hertzfeldt

http://donhertzfeldt.tumblr.com

https://thefilmstage.com/features/the-50-best-animated-films-of-the-21st-century-thus-far

大卫?奥赖利 david o‘reilly

http://www.davidoreilly.c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vid_oreilly_(artist)

 


作者简介

蔡雨明,女,1985年生,祖籍河南开封,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独立动画创作研究和独立动画创作者观察。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