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影视与动画学院-四川动漫研究中心
 
 
 
 
 
 
 
 
国画技艺融入漫画手法尽显陇上气质
[影视与动画学院-四川动漫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0日
  查看:
  来源:

 

                                                                    时间:2014-11-20 13:39|来源:中国动漫产业网

核心提示:中国画的技艺融入漫画元素,其内涵大为丰富,“似与不似之间”是其传神的精髓;漫画融入中国画技艺,其品位大为提升,在欣赏与思考之间感悟人生。

 

李鼎元获国际金奖作品《播种》。本报记者 李辉 翻拍

 

李鼎元在创作。

中国画的技艺融入漫画元素,其内涵大为丰富,“似与不似之间”是其传神的精髓;漫画融入中国画技艺,其品位大为提升,在欣赏与思考之间感悟人生。

当宣纸、毛笔与漫画结合,水墨漫画这种新的创作方式,让中国画与漫画,让中国与世界进一步融合。

  宣纸漫画问鼎国际金奖

1995年,“李鼎元”的名字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这个世界上唯一地跨两个大洲的大都市,被人们熟知起来。

这源于当年在此地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漫画展,兰州画院国家高级美术师李鼎元题为“播种”的水墨漫画作品,斩获金奖。

“尝试水墨漫画的人很多,获国际大奖的独此一人。”著名漫画家曹昌光说起这位老友,既自豪更欣慰。

在李鼎元看来,“外国鉴赏家首先是被中国宣纸和毛笔的魅力吸引了”,正是这两样凝聚中国风的元素成就了他。另一个因素,就是他所融入的?幽默。

李鼎元说,他想寻求国画的创新绝不是心血来潮。因为从小研习中国画的缘故,他早就谙熟了毛笔和宣纸的造物之美,“国画在表达上还是有未尽之处,特别是面对苍白平乏感的时候,画家的内心是极想赋予它灵魂的”,但这灵魂是什么?

这个困惑更像是一次集体的无意识之旅。

上世纪80年代,漫画家们开始以水墨漫画为名,尝试一些小型展览,建立水墨漫画笔会研讨画艺。经过十年磨一剑,1992年,《工人日报》和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性的《水墨漫画展》,这是第一次以民族画法为题的创作检阅。

漫画的民族画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华君武、方成等前辈艺术家及中青年画家的共同推动下,开始彰显活力。

而恰逢此时,同样在探索国画创新之路的李鼎元,也遇到了转机?一套由鹦鹉、老鹰、公鸡、丑小鸭组成的“四条屏”创作完成。按照国画四条屏的形式,李鼎元分别选取4个典型的动物形象作为主人公,每幅画又配上相应的文字寓意人类性格中的缺陷。该组加进了漫画内涵的作品一经问世,即被《光明日报》选用并刊登,一时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诸位专家学者的认可。“水墨漫画就这么搞起来了”。

这之后,李鼎元收到的国际邀请函络绎不绝。1997年,李鼎元又画了一幅水墨画,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第七届国际漫画展,得了铜奖。

“这次画的是一个人骑着骆驼在沙漠中行走,沙漠其实是由数以千万计的小汽车组成的。交通工具虽然发达了,人和人看起来近了,但实际是缺少沟通,变得更孤独了,就像在沙漠里一样。”李鼎元指着画面逐一解读。

随着一次次在国际大赛上的磨砺和交流,李鼎元更加坚定地选择了水墨漫画的方向。

“外国油画画得非常真实,引入比例、黄金分割等自然科学的概念。但中国画讲传神,讲"似与不似之间"。因此,中国画欧洲人不容易看懂,而引入漫画大家就能理解。”李鼎元说。也是基于对这样一个跨越国界、语言、文化的解读,李鼎元的宣纸水墨漫画每每在铅笔、钢笔表达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此外,他的水墨漫画曾在比利时、南斯拉夫、伊朗、日本、波兰、罗马尼亚、巴西等国展出并被编入画册,被编入《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

  国画技艺融入漫画手法

甘肃省的漫画一度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

《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中国漫画》都曾经用较大篇幅,整版或半版介绍过中国漫画家的作品。已故甘肃日报社美术编辑、主任编辑裴广铎先生;现年76岁的甘肃漫画学会名誉会长苏朗先生;著有《漫画丝绸之路》和《漫画丝绸之路?天水卷》的漫画家曹昌光先生都曾榜上有名。

“甘肃省的漫画以讽刺漫画见长,或者叫时评漫画。后来一段时间,讽刺漫画冷寂下来。”曹昌光说,“报纸上这类作品受到排挤,许多漫画家开始遭到冷落。”

李鼎元的创作是没有遇到彼时的瓶颈的。

相反,以中国画见长的他,在作品中融进大量漫画的元素,使得其在杭州举办的国画展中独树一帜。参展作品?“日日是好日”,李鼎元用漫画的表达方式,呈现了中国人对好日子的期盼;还有一张是国画但同时也是幽默画,描述古代诗人贺知章,并附上杜甫写的“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尽水里面”,画面既带有幽默的性质,也带有点漫画的味道。

“郑板桥画的竹子也是有漫画内涵的。”李鼎元认为,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充满了向上的力量,不屈的精神,是因为先生是将这样的内涵倾注到了笔端。

针对“水墨漫画有点边缘绘画”的看法,李鼎元并不赞同。“实际不是边缘绘画,漫画中加入诸如水墨等的中国画技法,增加了艺术性,把漫画的艺术品位提高了,这是一个新东西。”著名漫画家何韦先生,也曾表示“它是漫画与水墨画之间的临界性品种,还处在探索阶段,既要有"漫"味,又要有笔趣,难点在立意和水墨韵味都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水墨漫画,顾名思义是用中国传统的水墨技法挥洒幽默,以哲理、寓意、抒情和谐趣等手法来表现的一种民族画法。与一般漫画的差异是更强调艺术观赏性,能挂在墙上给观者留下回味和思考。

李鼎元看中水墨漫画的地方就在于国画的形式提升了漫画的艺术品位,反过来,漫画突破了国画内容程式化、单一化的禁锢,加进内涵元素,丰富了国画的内容。

齐白石的“不倒翁”是李鼎元钟爱的作品。“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这幅画中的贪官通身充满着谐趣。

与之相对的,“宰相归田,囊底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晋朝清官“毕卓盗酒”的典故,通过水墨漫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发觉“盗酒”喝的背后,是主人公宁可承担无钱偷盗的罪名,也不去贪污腐败喝送来之酒。

这一组官员的水墨漫画,既让人为画中人物造型捧腹,又让人于谈笑中有所感悟。

李鼎元的漫画风格,在实践中不断丰满起来。从最开始局限于讽刺和幽默,到后来内容上扩大化,加进了哲学、哲理,包括禅学元素。曾经就有媒体评价李鼎元的作品充满了禅意。

  笔随时代寻根华夏文明

《钟馗画》自从唐代画圣吴道子(约685?758年)笔下创作出来后,代代相传,常画常新。这个专门为人间祛邪捉鬼的钟馗形象,寄寓了人们力主正义、反对邪恶的美好愿望,在老百姓的家里挂了上千年。

上个世纪初,中国现代漫画兴起,何剑士、张聿光等首开民族画风,用手中之笔,反帝反封建。接着,黄文农、丰子恺等借鉴外来漫画夸张手法,融入到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中,奠定了洋溢中国气质的民族画风。国画大师齐白石和陈师曾也画了不少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生活的水墨画。这种饱满的内涵,让许多的漫画家开始关注以水墨技法创作漫画作品。

对水墨漫画的这种尝试热情,尤其表现在漫画低迷的那段日子里。

在传统漫画冷落的大环境下,甘肃漫画家有的开始创作水墨谐趣画;有的开始创作始祖文化;还有一些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尝试一些民间艺术形式的创作等。

曹昌光选择的正就是自己所熟悉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漫画创作。

李鼎元遇到的问题除了作品顺应市场需求外,还有一个令人揪心且无助的麻烦,那就是因为语言翻译上的不畅,他丧失了几次在国外媒介上做宣传的机会。

“伊朗曾经发来一封信函,说要在报纸上对我作介绍。但找人翻译后,牛头不对马嘴,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李鼎元对此事也略表惋惜,但也表示不强求。

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这与水墨漫画在国内市场出现的新面貌也密切相关。有许多鉴赏家发现,中国画里加上漫画的元素后有内涵,感觉很新鲜,很有意思,大众也愿意花钱去购买,这既是一种对新的艺术形式的认可,也是市场对画家劳动付出的一种回报。

漫画作为艺术品进入老百姓家,同时进入市场,这种现象借用中国古代画家石涛的话,即“笔墨当随时代”。

“虽然这边市场不如南方那样发达,作品价位也不高,但毕竟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需求,这就是前景。”曹昌光对水墨漫画的未来分析说,同时,作为寻根题材漫画创作者的他,对自己所涉足的这块领域也有着同样强烈的期待,“甘肃漫画要重现昔日的辉煌,必须参与到当下的华夏文明建设中来。人文始祖的发祥地,丝绸之路黄金路段都在甘肃,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艺术家离不开文化环境。借这个东风,把我们的水墨漫画、其他形式的漫画都搞起来,这是最紧要的。”

原标题:水墨漫画:创新笔法中的陇上气质

来源: 兰州晨报     作者:李辉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