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画发展热潮中坚守
谈日本战后庶民题材动画与漫画的人文关怀
李佳佳 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
手冢治虫在1963 年推出的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获得巨大成功,日本动画以此为契机在20 世纪60 年代迎来其历史上第一次动画热,并在70 年代中后期至80 年代中后期之间,以及90 年代中期至今相继经历第二、第三次动画热。在这些时代,日本动画的内容、技术、受众都呈现出骤然多样化的趋势,尤其在第三次动画热开始之初,伴随着数码技术的极速进步,日本动画迎来更为多元的发展与延伸,甚至渗透到一些原本与动画无关的领域,对世界动画潮流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日本电视动画是促进战后十年至今动画发展热潮的主要成因,大部分电视动画在题材与风格上不断推陈出新,令人应接不暇。然而我们稍加注意便不难发现,在众多类型的电视动画中,有一种主题始终保守着最初的样貌与形式,波澜不惊地贯穿着几乎整个日本战后动画发展史。它以庶民生活为题材,忠实反映日本普通百姓的日常,以朴素的风格与平实的态度沁入日本人的生活,并深受观众喜爱。
日本每周日傍晚有三档老牌人气节目:bs 日视在 17 点 30 分播出的落语节目《笑点》、富士电视台在18点播出的动画系列剧《樱桃小丸子》与《海螺小姐》。这三档节目的播出时段与周日晚餐时间同步,节目风格轻松幽默,是日本众多家庭固定收看的亲子节目组合。久而久之,日本人在听到《笑点》片头曲时就联想到家庭团圆之乐,而在听到《海螺小姐》片尾曲时则因感到周末休假结束而变得忧郁起来。落语产生于大众文化兴盛的江户时代,故事内容大多反映百姓家长里短,而《樱桃小丸子》与《海螺小姐》都是反映日本人家庭生活题材的动画电视。这三档节目因播出时间而产生某种联系,除此以外要说根本的关联,应该是共通的平民之趣。
《樱桃小丸子》系列动画片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电视动画之一。作品以小学三年级女生樱桃子所在的家庭、社区与学校为背景,记录发生在其周围的日常琐事。樱桃子1的性格和行为与大部分同龄女孩十分相似,她时而偷懒时而任性,心情常因一些小事而阴晴不定。许多观众在这个并不完美的小女孩身上看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从而获得深深的共存感,这是这部动画片得以获得超高人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于《樱桃小丸子》在海外的影响力,《海螺小姐》系列动画片因为作者的原因而鲜少出口海外,因此外国观众对其认知较少。这部被誉为“日本国民动画”的作品由同名漫画改编而来,自1969年1月开始2在富士电视台播出至今,总集数超过2000集,甚至超越著名的美国电视动画《辛普森家庭》。20世纪40年代初,漫画作者长谷川町子在海边散步时偶然构思出海螺一家的名字:弟弟鲣男,妹妹海藻,丈夫鳟男,儿子鳕男。随着作品的深入人心,这些名字和角色渐渐成为相互绑定的符号渗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日本社会逐渐出现与“海螺小姐”相关的流行词,如“海螺小姐症候群”、“海螺效应”、“鳟先生”等,这些名词分别用来指代一些经济与社会现象,从中不难看出海螺家族非比寻常的影响力。
众所3周知,日本漫画与动画之间有着异常频繁的往来互动。大正时期最早拍摄动画的三位艺术家中有两位是漫画家出身。4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大量人气漫画纷纷被改编成动画片,如《阿正的冒险》5、《粗心老爹》6,以及长谷川町子的师父田河水泡创作的《野狗小黑》7。战后十年间被改编成动画的成功漫画更是比比皆是。在电视动画普及之前,日本漫画、尤其是报刊连载漫画在反映庶民生活题材方面便早有传统。
日本报刊连载漫画在昭和初期迎来第一次大繁荣,这一时期的漫画中涌现出众多反映庶民生活的作品,并且从中诞生诸多平民漫画角色。这类漫画一方面反
映着当世的社会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这一时期百姓和社会的关心。昭和7年,漫画家下川凹天创作的四格漫画《光棍儿?先生》开始在《读卖新闻》8[??新?]上连载。漫画表现了中年独身男子?先生的日常,其中不乏对人间温情的细腻描绘。相似的漫画人物还有下川凹天的另一部四格漫画中的平民父女9、前川千帆笔下的“冒失鬼熊先生”10、麻生丰创作的粗心父亲及其儿子只野凡11等等。这些漫画主人公都是出生平凡、才能平庸的草根百姓,他们的经历甚儿至比普通日本百姓更为糟糕。尽管经历着不幸,但他们面对困境依旧表现出观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对当时的百姓是一种鼓励。
日本报刊连载漫画在战后迎来第二次繁荣,这一时期诞生了以《海螺小姐》、《?师傅》12、《逍遥老爹》13、《阿呆陀罗兄弟》14、《屋根里阿三》15等为代表的庶民题材漫画,漫画中的人物故事也正是当时与生活顽强抗争的草根百姓的生活状态。《屋根里阿三》中的男主角阿三是日本战后初期底层庶民的代表。“屋根里”可能源自木村太郎所翻译的法国作家埃米勒·苏万斯特[?mile souvestre]的小说《屋檐下的哲人》16。阿三仿若是得了精神疾病的年轻哲学家,身为底层百姓却怀抱哲学家情怀,在战后满目疮痍的时代下活力洋溢地生活着。漫画中以“配给制度”、“黑市”、“战后难民”、“流浪儿”等新闻为背景的内容比比皆是,用荒诞的幽默生动还原了日本战后初期诸多真实的社会问题与现象,在滑稽逗趣之中体现百姓在战后废墟下顽强生活的生活态度。这些漫画的主人公实际经历着战后的不幸,却并没有因此而蒙上忧伤的气质,甚至有些乐在其中,这些都是对战后承受着物资匮乏等生活重压的百姓的鼓励。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庶民题材漫画关注社会现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与时代做着积极的记录,有些成为日后研究日本战后初期社会制度与家庭进程等问题的重要参考文献。战后初期的《海螺小姐》如《屋根里阿三》一样,在漫画内容中反复出现反映“配给制度”17、“黑市交易”18等方面的内容。根据清水?的整理19,昭和27年的《海螺小姐》连载中涉及到这些内容:学校电影放映会、刘海头、乞丐、烤火盆、劳动裤、跳蚤、废品回收、萤火虫、插座、百货公司冰柱、交通指挥台、茶碗蒸、蛔虫药、便当、竹马游戏、惧内、交通安全周、讲和恩赦、妇女投资咨询处等等,这些都与当年的社会热点、流行事件相互呼应。60年代后的《海螺小姐》电视动画也依然延续了实时记录日本年中要闻的内容模式,并且始终根据日本真实的年中行事构思故事。真实世界的人们过节的时候,海螺一家也在动画中过节:节分时撒豆驱鬼、雏祭时在家中摆放人偶与桃花、端午节时悬挂鲤鱼旗等等。
有评论认为庶民题材动画与漫画因始终着眼于日常琐事而缺乏社会性,对社会抱以漠不关心的态度。事实并非如此。1950 年 6 月爆发的朝鲜战争虽然为战
败后日本的经济带去重大转机,但当时的日本首相接受了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要求而成立了警察预备队,这令刚刚走出战败阴影不久的日本国民对时局深感危惧,致使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日本社会深陷混乱不安的漩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讽刺漫画家横山泰三从喜剧角度审视动荡的社会形势,创作了四格漫画《普先生》[プ?サン],用讽刺、悲观、滑稽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善良的小市民为适应社会而逐渐世俗化的过程。20主人公普先生有时的身份是警察、有时是天气预报员、有时是补习班的老师、有时又成为选举候选人。形形色色的职业在普先生身上轮流出现。作者直言普先生是这部漫画的每位读者,他代表当时社会下的任何庶民。《海螺小姐》漫画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曾有这样一则连载:鳟夫见到路人正在剪报,剪报中是两张中曾根康弘21的照片。那位路人指着中曾根黑发浓密时的照片说“这是石油危机前”,然后又指着头发稀疏的那张说“这是石油危机后”,随后他对着镜子自言自语道“看来心里有事对头发生长很不利啊”。可见庶民题材的漫画作品并非对社会漠不关心,也并未脱离社会现实。只是作品始终坚持通过对无限贴近百姓真实常态的琐事的记录来对社会问题加以反映,将相对严肃的时政内容在对生活的点滴描绘中轻描淡写地带到,这样避免了对一些尖锐矛盾的正面回应,不伤害任何人。
日本20世纪70至80年代关于社会思潮的学术文献中出现了一个高频词汇,就是“中流意识”。这一时期,以《海螺小姐》、《樱桃小丸子》为代表的表现庶
民家庭生活题材的动画作品十分符合当时自我满足型社会大氛围之中的中流阶层的欣赏趣味。60年代,海螺父亲在醉酒后自言自语道:“本人?野波平,54岁,税前月薪7万日元……”这样的收入要令海螺一家过上富足的生活有些困难。作者将海螺家庭的经济情况摆放在与观众的平均水品相当的层面,偶尔还会令剧中人物稍稍显得不如观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令观众们在被逗乐的同时,也获得更多的优越感。谁都没有超过却依旧开朗的海螺一家、小丸子一家,带给观众们的不仅是快乐,还有鼓励与信心。他们以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的幸福观关怀着日本中流阶层。日本民族自古便存在这样的幸福观。《徒然草》中有道:“人能自俭、忌奢,不持财,不贪世、当嘉许,古来贤人,富者甚少”,说的就是知足的乐趣。据说德川家康曾有“看下不看上”一说。22西川如见23在其《町人囊》一书中承袭了这一说法,其知足理论的主旨就是每个阶层各有各的幸与不幸,应当找出各自的安乐之道。这种知足常乐观并非一种安于现状的消极态度,而是一种对待不幸的积极姿态,是勿以苦为苦的快乐主义。无论《海螺小姐》还是《樱桃小丸子》,其主角定位从一开始就是普通中流家庭的成员,剧中家庭的成长步伐也紧紧跟随战后日本大多数家庭的发展进程,既不落后也绝不超前。海螺一家、樱桃子一家并非孤立存在的家庭个体,他们身后是整个时代的日本百姓,他们的信念代表着整个时代群众的信念。这种信念支撑起日本社会从容应对战后初期的磨难与考验,并且在生活逐渐稳定富足之后依然恬淡地面对生活。日本人对表现庶民与家庭生活题材动画漫画的喜爱,不仅仅只为求得一笑了之的乐趣,而是从生活细节之中抓住了幸福的感觉。
漫画与电视动画在日本大众媒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一翼。战后初期,庶民题材的漫画在发行量高达千万的大众纸媒上持续连载,其中一些随后又以动画系列剧的方式播出至今,在几十年间与每个日本人、每个日本家庭共同成长。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们以娱乐休闲的方式对日本社会的意识形态做出积极的关照,在潜移默化之中既促进并巩固了日本社会“一亿中流”的社会意识形态。有人甚至评论这一题材漫画与动画的代表《海螺小姐》是日本政府树立“一亿国民中流意识”政治宣传的成功样本。不过,《海螺小姐》与其他众多庶民题材漫画、动画一样,其最初所站立的阶层立场来自于作者本人的经历,并且作品始终没有讽刺与说教,因此我们相信其中的中流意识是具有自发性的来自民间的巧合。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这类漫画、动画作品在稳定与团结国民人心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的确不可小觑。读者与观众不仅从漫画与动画所描述的事件本身获得共鸣,更对幽默之余所传递的主流价值取向深刻认同。从物质幸福的角度对中流阶层予以关照,将最为深切的人文关怀化成朴素的细流,浸润到凡俗的世态人情之中,于微小而平常的欢笑与感动间寄寓对社会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大爱,而这也是此类题材的漫画动画作品令读者与观众获得共通感觉更深层次的原因。庶民题材的中流化幸福意识,对今天的中国大众文化具有积极地启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大众媒体在关注少数社会精英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国民共同感情的培养,重视中流意识的巨大社会力量,重视主流阶级的精神文明建设。
注释:
1.1960年代,日本普遍将年龄在小学三年级左右的女孩通称为“樱桃子”。
2.据说因为《海螺小姐》漫画作者长谷川町子曾经表示不希望通过授权自己的作品牟取利润。出于对其意愿的尊重,这部动画从未发行过dvd,也极少重播。
3.《海螺小姐》动画片的播出时间为周日晚6 点,久而久之,日本人将“美好周末假期结束、即将面对周一的颓丧心情”形容为“海螺小姐综合症”[サザエさん症候群]。另外,大和总研股份公司在其2005年的经济形式研究报告中提出《海螺小姐》动画收视率与东证股价指数呈现反比,即每当《海螺小姐》收视率上升时,东证股价指数便下跌;反之当《海螺小姐》收视率下降时,则东证股价指数便上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经济景气会刺激人们周末外出消费。相反,在经济不景气时,民众则多在家中通过收看《海螺小姐》等电视节目打发时间。大和总研将这一判断经济形式的方式称为“海螺小姐效果”[サザエさん?果]。“鳟先生”则指婚后住在女方父母家中的男士。
4.这三位艺术家分别是下川凹天、幸内纯一、北山清太郎,其中前两位都曾师从漫画家北泽乐天。
5.动画片由同名报纸连载漫画改编,漫画作者为桦岛胜一。
6.动画片由同名报纸连载漫画改编,现存的两部动画分别为《粗心老爹之龙宫参拜》(1925)与《粗心老爹之山崎街道》(1924-1925 左右)。
7.漫画《野狗小黑》于1931 年开始在杂志《少年俱乐部》新年号上连载,随后被制作成动画《野狗小黑二等兵之训练之卷》(1933)、《野狗小黑伍长》(1934)、《野狗小黑一等兵》(1935)等至少五部动画片。
8.《光棍儿?先生》[男やもめの?さん]是漫画家下川凹天的作品,漫画主角?先生是一位鳏夫,一边打着零工一边养育幼小的儿子。
9.《无轨道父女》[??道父娘]也是漫画家下川凹天的作品,在《光棍儿?先生》问世后第二年开始连载。这部漫画主人公是一位与?先生经历相似的中年男子。
10.前川千帆(1888-1960)是出生于京都的版画家,同时活跃于报纸连载漫画界。除了《冒失鬼熊先生》以外,他还创作了《荒马太太》[荒?奥さん],于昭和八年(1933)十月开始在《读卖新闻》上连载。
11.漫画家麻生丰在大正末期创作了四格连载漫画《粗心老爹》[のんきな父さん],之后又以其儿子“只野凡儿”[只野凡?]为主角创作了连载漫画《勤学人生》[人生勉?]。
12.四格连载漫画《?师傅》[?先生]的作者是秋好馨。
13.四格连载漫画《逍遥老爹》[のんきなとうさん]的作者是麻生丰。
14.四格连载漫画《阿呆陀罗兄弟》[あほだら兄弟]的作者是加藤芳郎作,他后来创作的四格连载漫画《破旧人生》[オンボロ人生]及《真平君》[まっぴら君]也都获得不俗的口碑。
15. 四格连载漫画《屋根里阿三》[ヤネウラ3ちゃん]的作者为南部正太郎,该作品在1936年至1949年期间于《大阪新闻》连载并广受好评。
16.日文名为[屋根?の哲人],原名为《un philosophe sous les toits》,?mile souvestre 著于1851 年。
17.“鱼的配给”与“豌豆的配给”出现在《朝日新闻》昭和21 年5 月刊载的漫画中,在姐妹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1 册,页14 及页24,朝日新闻出版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1 册,页14 及页24;“豆腐的配给”出现在《朝日新闻》昭和21 年8 月刊载的漫画中,在姐妹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1 册,页89,朝日新闻出版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1 册,页89;“鱼肉山芋饼的配给” 出现在《朝日新闻》昭和22年1 月17 日刊载的漫画中,在姐妹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2 册,页11,朝日新闻出版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2 册,页107;“苹果的配给” ”出现在《朝日新闻》昭和22 年2 月15 日刊载的漫画中,在姐妹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2 册,页45,朝日新闻出版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1 册,页141。
18.《海螺小姐》昭和21年(1946)5月的连载描绘了海螺姐弟三人逛福冈黑市的内容。
19.这里主要根据清水?所著的《怀古的海螺小姐的世界》一书。清水?.古きよきサザエさんの世界[m].いそっぷ社,2002。
20.横山泰三的画风受到索尔·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的艺术影响,他的漫画直线感强烈,带有一种金属的硬气与干裂的气质,为日本战后的漫画掀起一阵新风。他的作品影响过许多人,其中就包括日本动画大师久里洋二。
21.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在田中角荣内阁中担任通商产业大臣等要职。
22.具体见[日]南博.日本人的心理、日本人的自我 [m].刘延州,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页70?
23.西川如见(1648-1724)是江户时代中期天文学者。著有《华夷通商考》、《华夷通称考天义论》、《两仪集说教童历谈》、《运气指南役后篇》、《町人囊》、《百姓囊》、《长崎夜话草》、《日本水土考》等著作。
参考文献:
[1][日]中西进.日本文化的构造[m].彭曦,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日]加藤周一.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m].彭曦,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日]土居健郎.日本人的心理结构[m].阎小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日]鹈饲正树,永井良一,藤本宪一,编.日本战后大众文化[m].苑崇利,史兆红,秦春燕,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日]南博.日本人的心理、日本人的自我[m].刘延州,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6][美]苏珊·b·韩利.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m].张键,译.北京:三联书店,2010.
[7]王新生.战后日本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8]汤重南,王仲涛.日本近现代史[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3年.
[9][日]内藤湖南.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m].刘克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0][日]桂米朝.落语与我[m].王瑜,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1][英]保罗·格拉维特.日本漫画60年[m].周彦,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
[12][日]nhk放送文化部研究所.现代日本人的意识解读[m].陈乐兵,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3][日]津坚信之.日本动画的力量??手冢治虫与宫崎骏的历史纵贯线[m].秦刚,赵峻,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4][日]竹内长武.战后漫画50年史[m].李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15][日]中牧弘允.日本社会文化[m].何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6]?谷川町子.?谷川町子思い出?念?[m].朝日新?,2013.
[17]??俊?,?藤??.?.サザエさんの〈昭和〉[m].柏?房,2006.
[18]?京サザエさん学会,编. ?野家の?[m]. ??新社,1992.